對獲救者冷漠離去的思考
http://www.caoliu14.com?2012-07-09 11:00? 余麗娟?來源:中國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7月3日17時,湖南婁底一家三口在孫水公園一條河里游泳溺水,路過的小伙鄧錦杰聞訊下水救人。事后一家三口獲救,鄧錦杰不幸身亡。岸邊圍觀的部分市民稱,一家三口獲救上岸后馬上離開。有群眾阻攔,獲救者竟稱“關我屁事”。
這個故事,我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局。這個原本可以是皆大歡喜的橋段,最后卻劇情大變,讓每個觀看者潸然淚下且憤然不已。而故事中被救者的那一句“關我屁事”,折射出社會上的一種畸形的道德觀。
生活中每天都會有意外發生,如果自己是受害者,人人都希望他人能夠伸出援助之手;而一旦自己是旁觀者,很多人又對受害者無動于衷。兩種悲劇,每天都在發生著。
作為一名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我能用社會心理學解讀旁觀者“責任分散”的心理動因,教科書告訴我們,責任分散是指由于有他人在場,導致個體在面對緊急情境時所需承擔的責任相應減少。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似乎這樣可以為那些旁觀者找到一點點的理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