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救者的冷漠挑戰道德底線
http://www.caoliu14.com?2012-07-06 10:43? ?來源:光明網
我來說兩句
渲染“人不言謝,救之何益”,肯定是錯的,因為“感激”并非獲助者的法理義務,而道德踐行,也應更具超脫性。但被救者的冷漠,卻難免給人們觀感上的不適——他人慷慨施救,卻換不來你的一句謝謝,究竟是善舉太廉價,還是道謝太昂貴?要知道,一句無損耗性的感激,雖無法挽回厄運,也可能慰藉亡者,讓人略感欣慰。
獲救不言謝,這不是孤例。前不久,在天津某公園,兩位女孩被一中年人救起,卻連個謝字都不肯說。被人攔住后,依舊話語吝嗇。說聲謝謝本不難,但不說謝謝,刺痛救人者及旁人的心,卻是容易事兒。那句“關我屁事”,注定像是一記冷漠的錘擊,重創道德的肌體。
或許,吝于道謝,總有自身的價值權衡:比如怕承擔賠付責任,擔心事后后果纏身。但良心欠賬,果真就輕于那句沉重的“關我屁事”?
都在感慨道德滑坡,但某些人也許潛意識里,把自己視作高尚者,忘卻自己在“順坡而下”。救人者的誠摯,獲救者的漠然,儼然構成了道德的兩極。他們的“熱”和“冷”,讓人體認到“世態剪影”,也各自牽引著人們趨善或內心冷卻。而道德的建構,從來都需要一股正能量,而非冷漠的表情對善的割裂。(光明網評論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