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嚴"標準本月起實施 "有機菜"集體被嚇跑

東南網-海峽導報7月4日訊 (記者 孫春燕/文 吳曉平/圖)本月初,新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正式實施,包裝上不僅要有有機認證標簽、認證單位,還需貼17位數字構成的有機碼,供消費者溯源辨真偽,被業內視作“國際最嚴”的標準。
在此標準的威力下,昨日,記者走訪廈門市場發現,之前所謂的有機蔬菜幾乎都被 “嚇跑了”,只有有機大米、雜糧等“早有準備”,大大方方地賣著。
有機蔬菜改名“精品蔬菜”
“咦?怎么常常都能看到的有機蔬菜,沒有賣了?”昨天下午,在體育路一家超市里,家住蓮岳路的劉阿姨有點納悶。
不僅是在這里,記者走訪廈門多家超市發現,在新標準實施后,有機蔬菜一下子蹤跡全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號稱無公害、綠色的精品蔬菜。
“以前不論是什么樣的供應商,只要自己給蔬菜包上保鮮膜,打印上‘有機’字樣就行,其實大多數都只是概念而已。”蓮花路口一家超市的采購人員坦言,之前該超市有10多種用保鮮膜包裝的 “有機蔬菜”,但新標準實施之前的一段時間,它們已經改名叫“精品蔬菜”了。
同安一位蔬菜供應商表示,相比于其他的有機食品,有機蔬菜的認證有些復雜,在審核批復前,暫時不能打“有機”標識,但精品蔬菜、無公害蔬菜卻沒有特別的標準,還可以使用以區別于普通蔬菜。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