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土改第一村”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 2012-06-29 08:54? ?來源: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我來說兩句 |
用張寶金的話說:“做鉛筆的元寶人少,咱得聽市場的;參與的元寶人多,市場得聽咱的。 |
在早會上,張寶金(右三)與村兩委委員商量修路的事情(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一面執政為民的旗幟——“有老爺子當家,是咱元寶人的福分。”
元寶村方圓大約2平方公里,張寶金每天都要在村里轉上一遍,一天不轉,心里就不自在。
元寶村將近2000口人,大伙一天見不著老支書,心里也不踏實。
多年來,老支書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兩委”開晨會。
時間:夏天5點,冬天6點。
村部辦公室的燈光就像啟明星,迎來元寶村一個又一個新的黎明。
從土坯房到磚瓦房再到四層樓房,村委會地點一變再變,但開晨會的制度始終未變,30多年如一日,不分節假日。
“今兒我們打算沿黃泥河栽樹。”村委會委員張子忠匯報說。
“不要栽楊樹,長高了刮電線。哪怕多花點錢也要栽冬天也綠的樟子松。”張寶金叮囑道。他同時細心地提醒,農民都講究圖個“吉利”,松樹、梨樹雖然好,但不能栽在村里,而要栽在村外。
這是不久前,記者在元寶村“兩委”晨會上親眼目睹的一個場景。
張子忠說的黃泥河,自西向東從村前流過。往年,這里一下大雨,河水就漫進村里,甚至淹到一些村民家的炕頭。
70多歲的老漢牛顯吉說:“旱季枯水,雨季又變成了滿是污泥垃圾的臭水溝。全村男女老少,都盼望著能整治黃泥河。”
一定要根治河患。老支書召集村干部一合計,決定將黃泥河整治列為《元寶村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第一件大事。
2010年從夏到秋,不用村干部招呼,全村老少一齊上陣,為害多年的黃泥河終于被馴服,從此歲歲安瀾不再肆虐。它靜靜地流淌著,給農田以灌溉滋養,也成為村里一個新的景觀,成了村民休閑散步的地方。
走在村里平坦整潔的路上,電影《暴風驟雨》中趕大車的老孫頭被地主家馬車濺了一身泥的場景,不由地閃現在記者眼前。
“要說咱村從前的路,那真叫埋汰!趕上場大雨,穿上靴子都能被灌滿。”
要修路,錢又成了問題。
雖說由集體和村民共同集資的決定已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但真到要掏錢的時候,村民們還真有些猶豫。
還是老辦法,村干部帶頭把錢墊上,先把路修起來。
看著溜光的水泥道從自家門前經過,沒交錢的村民自感不好意思,紛紛跑到村委會補交集資款。
張寶金說:“你拿什么心對群眾,就能換回群眾拿什么心待你。只要你做的是好事,即使群眾當時不理解,慢慢也會理解。”
路暢通了,山變綠了,水清澈了,老支書的威信就像地里不斷拔節的莊稼,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