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下嶼:傳統漁村應對港口發展的轉型嘗試

轉型任重道遠
為了能把旅游業做強做大,漁民沒有少花心思。
過去,下嶼村1月至6月主要是種植海帶和龍須菜,7月至10月則以休息為主。當外地游客找上門來,才會有漁民租船出海。
隨著可門港開發的步伐不斷加快,漁民們轉型的訴求也越來越急迫。一些人甚至學會了在釣魚論壇上發帖做廣告。前不久,鄭德釵還聯系省釣魚協會,將協會釣魚的主場放到了村附近的海域。
為了拓展海上旅游的內容,鄭德釵甚至利用自己村支書的身份,嘗試與可門發電廠達成合作,組織游客去火電廠參觀,從而推動他們心目中的“海上工業游”。
雖然合作因為種種原因還沒能成功,但是鄭德釵和其他村民們并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除了做大做強休閑垂釣和海上體驗游,未來我們還準備在海上開辟游樂場。”鄭德釵說。
事實上,開發旅游并不是下嶼村唯一的突圍路徑。
在采訪的時候,我們巧遇坑園鎮黨委書記林家書。一臉疲憊的他剛剛帶著鄉親們從東南亞等國家考察歸來。
“可門港開發之后,我們正在幫助漁民走出家門甚至國門,開辟新的養殖基地。”林家書說。
去年,一批鄉親在江蘇等地開始了新的嘗試,不過因為對當地氣候缺乏了解,連綿的陰雨,讓不少人措手不及,大部分人初戰失利。
雖然如此,大家并沒有退縮的打算。“今年,我們希望能爭取一些技術和資金支持,讓走出去的鄉親們創業能更順利些。”林家書說。
走出去不是個簡單的事情,面對新環境、無論是市場銷售,飼料供應、養殖環境,漁民們都要重新開始深入了解。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漁民們并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省外的創業空間非常大,可門港開發,對我們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漁民們表示,目前走出去最大的困擾還是資金問題,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在貸款和其他相關政策上給予傾斜,出臺相關鼓勵措施,相信能取得成功。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