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日前開播的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我們的故事》,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題,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一個個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傳遞出讓人震撼的信仰力量。
信仰是精神的,卻非虛幻的,是通過一個個人物詮釋的。信仰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實踐與堅守。沒有實踐,信仰會淪為思想的“空中樓閣”;沒有堅守,信仰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中國共產黨用將近一個世紀的奮斗歷程,通過對一個又一個具體鮮活的目標的實踐,讓信仰不再只是紙面上的文字、口頭上的聲音,而是成為一條綿延至今的長河,流過崢嶸歲月,見證歷史滄桑,融入時代精神。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在那個“革命和寫詩都到了不要命的境界”的年代,無數仁人志士放棄了榮華富貴、錦繡前程,前仆后繼,舍生忘死,表現出來的堅忍與力量讓世人驚嘆。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他們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為什么選擇“以命相搏”?因為他們有信仰——馬克思主義。他們甘愿用生命去實踐、去堅守這份信仰,因為它是迄今為止最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良知的科學思想體系,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他們用這信仰指導中國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成就了一個“可愛的中國”。
硝煙散去,“戰爭”卻遠沒有結束。面對“一窮二白”的新世界,信仰面臨的挑戰雖不是生與死的抉擇,卻是成與敗的考驗。在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我們再次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可敬、可愛、可親,他們用實際行動為信仰注入了新鮮活力。從“抗美援朝精神”到“大慶精神”,從“雷鋒精神”到“紅旗渠精神”,他們把自強不息、艱苦創業融入了信仰;從張秉貴到焦裕祿,從錢學森到鄧稼先,他們把信仰化為了“一團火”“一滴水”,造福社會,溫暖人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