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族譜搭起鄉情之橋
http://www.caoliu14.com?2012-06-21 17:40? ?來源:文明風
我來說兩句
15年來,晉江譜牒研究會已幫助120多名僑胞“認祖歸宗”
用族譜搭起鄉情之橋
晉金譜牒展覽一角
文明風-福建日報6月21日報道 本網記者 李琰之
譜牒,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形態。中國人的“尋根”情結,不能不說與延續數千年的譜牒有關。
晉江就有個譜牒研究協會,他們四處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族譜,架設起臺胞、僑親與晉江的“鄉情之橋”。協會成立15年來,幫助了120多名僑胞“認祖歸宗”,實現他們的人生夙愿。
幫助尋根風雨無阻
號稱“十戶人家九戶僑”的晉江,目前約有人口100多萬,但是旅居海外的華僑也有100多萬,在臺灣的同胞同樣也有100多萬。1997年的中秋節,晉江當地的一些譜牒愛好者和文史專家學者共同倡議發起成立“晉江市譜牒研究會”。從此,他們開始幫助臺胞和僑親尋根的漫漫長路。
在接到同胞的請求之后,會員們總會風雨無阻地幫助找尋。“最快的時候只用了四五個小時。” 譜牒研究會會長周儀揚說。2005年12月31日,旅居日本的臺灣籍吳利波女士在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的幫助下,只用了5個小時就在石獅蚶江錦里村尋到祖根,圓了三代人的百年尋根夢。
當然這一路也并非輕而易舉。比如同胞提供的資料不夠詳細,有的甚至只能說出家門口的一棵樹、村口的一口井。研究會的會員們還要查資料,看祠堂、墳墓,以及去實地采訪老一輩的人,工作量不小。黃龍泉是譜牒研究會年紀最大的成員,已經83歲了。一次他到晉江羅山幫助一蘇姓先生尋親,“結果蘇先生提供的地址,只有山路,我又徒步走了20多分鐘”。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