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亂象
盡管中央及地方為禁止亂收擇校費下發了很多禁令,然而目前復雜的教育環境卻讓重重禁令難以遏制一些學校擇校收費的慣性,一些熱點學校甚至對擇校收費“明碼標價”,可以說各地亂象依然叢生,一學位難求成為家長的心病。同時,擇校收費更加隱蔽,查處難度增大。
內蒙古的兩位家長上周頂著“禁令”找到“學托”交了擇校費,其中包頭市一實驗小學1.5萬元,呼和浩特市一中學分校1.8萬元。此前,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先鋒路小學收每名擇校生1萬元擇校費,卻未開任何收據被當地媒體曝光,目前自治區教育廳已責令相關部門處理糾正此事。
“沒人、沒錢,連片區內的學校都保證不了,真是愁死人!”內蒙古包頭市的王莉女士說,因為學區內的一所重點中學每年都要招收大批“擇校生”,下半年要升初中的兒子恐怕會被“電腦配位”到離家較遠的學校去上學。令她疑惑的是,“學區內”學生到底有多少,有關部門從來不公布。
南京一家事業單位的丁先生告訴記者,不久前,女兒參加了一所熱點外國語小學的面試,成績為B-。負責招生的老師說,由于報名學生太多,學校的招生政策是,A+保證錄取,收費9000元;A-和B+擇優錄取,收費1.5萬元;B-和C原則上不錄取,除非有“過硬的條子”,收費3萬元。
呼和浩特市一位長期從事擇校中介的“學托”告訴記者,以前,擇校費走學校賬戶,教育部門和學校按比例分成。如今,“上面管得越來越嚴”,學校收擇校費根本不開發票,一般由學校指定的單位或企業收取,學校賬目上根本不顯示,一般性的財務審計也難以查出問題。
對于內蒙古出臺的“限期退還擇校費”的規定,一些擇校的家長并不買賬。包頭市一位家長說,好不容易托關系找人才把錢送出去,讓孩子在重點初中占了一個名額,“上不了好學校,就算學校退錢我們也不敢收啊!”
14日,深圳南山區南頭片區上百名家長涌進南山區教育局,要求自己的孩子能有學位上學。一名家長還帶著孩子跪在該局信訪辦公室門口1小時。對此,南山區教育局針對這部分業主,接受復議申請材料,并保證沒有學位就購買學位,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書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