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區在全區全面部署開展鄉風文明“五小”創建活動以來,該活動從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新農村這個“大處”著眼,從抓好小分隊、小陣地、小環境、小家庭、小書屋等“小處”著手,以小見大,將鄉風文明建設虛功實做,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組建移風易俗小分隊。成立紅白理事會、禁賭會、青年新風促進會、道德新風評議會等自治組織。制定和完善禁止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的實施細則和相關的村規民約,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喬遷省辦、神事不辦。開展遠離“黃賭毒”、遠離“六合彩”、禁止“普渡”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讓群眾自己進行零距離、面對面、心貼心的自我教育,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建設科學文明、安定有序、團結和睦的新農村。
二是開辟文體活動小陣地。在全村祠堂、廟堂、禮堂中全面開展“三堂建學堂”活動,提高文明學堂覆蓋率。在原有戲臺、生產隊倉庫等有廣場的地方增設文體活動設施。建設圖書閱覽室、籃球場、老人年活動中心、閱報欄等一批文體活動場所。充分利用本村各項文體活動陣地,開展燈謎、書法、剪紙、球賽、拔河、南音、北管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培育和諧文明、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把多姿多彩的文化產品送到農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是美化房前屋后小環境。結合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家園清潔行動,發動群眾整理房前屋后空地、雜地,植樹種花,規劃建設小綠地,美化農村群眾生活環境。深入開展“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活動和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堅持每月農歷初二的環境衛生日和初三的環境衛生督查日制度,規范垃圾傾倒行為,及時處理或焚燒垃圾,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改善農村生態和人居環境。
四是爭創和諧文明小家庭。根據標準評選,按照自己申報、村組群眾評議推薦、村委會民主聽政、初選名單公示、支部審核表彰的程序組織開展和諧文明小家庭創建評選活動。評選總數控制在本村總戶數的10%以內。通過活動開展倡導和諧文明理念,培育和諧文明精神,優化農村和諧文明細胞,為構建和諧農村奠定基礎。
五是設立學習求知小書屋。結合型“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發動全村干部群眾設立學習求知小書屋,可單獨設立或與住房共建。主要要求:推行“三個一”計劃(即每個家庭有1個書架、1張書桌、100本書)。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實用科學知識學習教育活動,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探索建立村鎮“學習日”和農民“學習月”制度,開展群眾性讀書教育活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致富本領,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