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托舉”愛心成為社會常態
http://www.caoliu14.com?2012-06-19 10:55? 李龍?來源:廣州市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在6月14日舉行的“守望相助,共建幸福社區”座談會上,“托舉哥”的真情流露,歐婆婆的樸實話語,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情。
“典型”不是塑造的,而是社會風尚的真實客觀反映,所以才有生命力。在不顧安危、勇于救人的“托舉哥”身后,人們看到了閃耀在廣州街頭巷尾的人性光輝,看到了那些合力救人的一個個街坊;在歐婆婆“無人售報”15年的背后,人們看到了那些自覺投幣的鄰里鄉親。
愛心需要呵護,誠信需要土壤。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從1990年至今,已表彰了4369名見義勇為的先進人物,因而才涌現出了類似“托舉哥”、“凌志哥”等“好心路人”。事實上,廣州在制度幫扶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呵護愛心機制,如向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發放補助金、慰問金,建立關愛道德模范的社會機制;大幅提高見義勇為獎勵基金,并幫助解決就業,讓好人有好報,讓英雄流血不流淚……這些長效機制不但在社會上形成了崇尚道德模范、關愛見義勇為英雄的良好氛圍,也激勵了普通市民“勿以善小而不為”、爭當平民英雄的道德善舉。
而歐婆婆的“無人售報亭”則告訴我們,鄰里“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是建立新型城市化“幸福社區”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社會進入到“陌生人社會”,以前靠“熟人情感”維系的單位大院式、村落式社區,遭遇了新型人際關系的挑戰。如何維系新社區之間的人際交往,必須繼續發揚“誠信互助”的精神,讓社區不再是下班后回家睡覺的場所,而是鄰里街坊情感交流、互助互信的大家庭,是幸福和愛心長駐的溫情港灣。
“守望相助,共建幸福社區”是建設幸福廣州的重要著力點之一。只要每個人都把“舉手之勞”當作日常生活的常態,以“小善”積累“大善”,就會有一個個的幸福社區相繼出現,幸福廣州、幸福廣東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李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