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積極開展專利信息應用等專題培訓,幫助企業提升專利運用水平。
管理服務
加強管理 激發創造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眼光長遠的泉州就已認識到了自主知識產權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性,于2004年、2007年,先后開展了兩輪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并于2009年被確認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創建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泉州知識產權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知識產權工作合力不斷增強。2007年,泉州市知識產權局在全省首批升格為副處級單位;2009年,泉州市成立由28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目前,全市13個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知識產權局掛牌成立;2011年,在全省設區市中首家單獨設立泉州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
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迅速發展,民營經濟發達的泉州,對于自主知識產權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
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包括《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泉州市“十二五”知識產權工作專項規劃》、《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審議工作的意見》、《泉州市進一步培育和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若干規定》等,對知識產權工作進行規劃和引導。
一個個公共服務平臺先后建成。泉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成立了福建省專利技術(泉州)展示交易中心、泉州商標交易服務中心、福建省工業設計與創意產業(南安)基地以及德化縣版權登記服務中心等一批知識產權公益性服務機構,2012年建立了全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網絡服務體系和專家庫,成立了泉州市知識產權志愿者服務隊伍,推動企事業單位運用知識產權制度能力和水平的日益提升。
一筆筆專項資金持續投入。知識產權經費投入和獎勵力度持續加大。泉州市級財政自2007起每年安排100萬元以上的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并逐年增加,2012年知識產權工作經費提高到500萬元。每年安排50萬—1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專項資金分別用于支持商標品牌、實施技術標準戰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2010年以來,縣級政府共投入知識產權工作經費2300多萬元,推動區域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工作發展。
今后,泉州將以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目的,持續深入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工作。繼續完善福建省專利技術(泉州)展示交易中心建設,建立涵蓋專利、商標和版權的綜合性交易平臺,促進知識產權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機制建設,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益服務熱線"12330"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分中心(工作站)的作用。加強知識產權中介機構建設,引導其由單一的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向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專利運營、知識產權評估和預警分析等高端業務發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