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重禁令為何難治擇校費之亂
http://www.caoliu14.com?2012-06-18 17:56? 凌軍輝、張麗娜、賈立君?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私下對公開,禁令執行難
記者在江蘇、內蒙古等地走訪發現,在國家、地方的重重禁令下,擇校收費更加隱蔽,查處難度增大。
呼和浩特市一位長期從事擇校中介的“學托”告訴記者,以前,擇校費走學校賬戶,教育部門和學校按比例分成。如今,“上面管得越來越嚴”,學校收擇校費根本不開發票,一般由學校指定的單位或企業收取,學校賬目上根本不顯示,一般性的財務審計也難以查出問題。
對于內蒙古出臺的“限期退還擇校費”的規定,一些擇校的家長并不買賬。包頭市一位家長說,好不容易托關系找人才把錢送出去,讓孩子在重點初中占了一個名額,“上不了好學校,就算學校退錢我們也不敢收啊!”
在一些校長看來,教育資源不均衡引發的過度擇校是禁令執行難的根本原因。南京市一所初中校長說,學校每年收300多個學生,可報名的有1000人左右,現在不讓舉辦各類與升學掛鉤的培訓、考試,怎么選拔人才?只能憑“條子”和收費。“如果不收擇校費,光憑條子,不是更不公平嗎!”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曹軼明說,國家出臺治理擇校亂收費的法律法規很多,但從教育部到各省份教育廳都未設專職執法機構。以內蒙古教育廳為例,分管義務教育階段的只有基礎教育處和監察室共10人,面對全區4000多所中小學,況且又沒有執法權力,著實難以監管。而審計部門對學校進行審計時,只審計有賬目的內容,“擇校費”這種隱蔽收費行為“無賬可查”。
南京一位家長說,雖然相關部門出臺了很多禁令,但至今還沒有聽說過哪個校長因為收擇校費而被嚴肅處理,“治理擇校亂收費要動真格,不能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