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頭街道呂嶺社區,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故事——海峽公司的的哥的姐們湊錢資助一名單親家庭的孩子上大學,從前年3月份就開始了,他們稱要資助到孩子大學畢業。
活動發起人是薛慧。是不是這個名字很耳熟?沒錯,他正是本報連續報道“中國的士第一印”的主人公。
“我是東北人,都說東北人是活雷鋒。”薛慧說,他是1959年出生的,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號召學雷鋒的時代,對雷鋒有一種特殊的情感。2010年3月5日,他與孫春霞、林勇一商量,大家立馬紛紛響應,就成立了“學雷鋒小組”,最初有10名的哥的姐,也叫“十幫一小組”,成員全是公司的骨干。
熱心的薛慧當選為組長。他說,當時想法很簡單,每人每月拿出20元,少抽一包煙,少吃一頓飯,多獻一份愛心,每個月就可以湊200元,可以長期資助家庭困難的人。
“學雷鋒小組”與呂嶺社區一單親家庭結成對子。這家是單親家庭,生活很困難,媽媽眼睛幾乎失明,兒子在集美讀大學,每月僅靠600元低保維持生活。每月1日—5日,薛慧就會送錢上門。逢年過節,他還會送一些米、油、月餅或粽子。
受資助的王女士說,這些的士司機讓她很感動,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生活也并不寬裕,雖然每個人錢不多,但是湊起來有幾百元,幫了她大忙。
薛慧說,“學雷鋒小組”還在不斷壯大,從當初的10人,發展到現在的36人。他們提高了王女士一家的資助標準,從200元提高到300元;去年又資助了翔安一名貧困大學生;今年他們還將再資助兩三名貧困大學生。
薛慧說,他以前租房子住,每月房租400元,有個轉業軍官從報紙上看到他的事跡后,免費給他提供住所,從5月18日起,他就搬到新住所了。他說,以后每個月省下來的房租也會捐出來,幫助貧困學生。
“廈門是文明城市,咱來了,就要獻出一點愛心。”薛慧說,雖然錢不多,但會堅持做下去,盡自己的一點力量,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