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袋”使用了多長時間?
記者:“藥袋”是什么時候發現的?
束懷瑞:蘋果套袋技術是從日本傳進來的。在蘋果生長期套袋,一方面可以防蟲、防止蘋果直接接觸農藥,另一方面在蘋果采摘之前的20多天取下果袋,會讓蘋果著色更均勻、更美觀。國內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模對蘋果套袋,使用“藥袋”則是近幾年的事情。
梁傳松:2010年,濰坊市一個紙袋生產廠家提醒我,棲霞可能有人在紙袋里邊上藥,也就是那時候,我才知道“藥袋”的存在,當時量很小。從那之后,我們就對違法生產和使用“藥袋”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今年3月以來,棲霞市銷毀了220萬只“藥袋”,并由政府出資購買普通果袋,將已經上樹的60萬只的“藥袋”替換。
記者:使用“藥袋”會產生哪些后果?
束懷瑞:套袋之后,袋內的濕度增大,被細菌病害感染的幾率相對增大,比較常見的就是蘋果可能長黑點。退菌特、福美胂都是常用的殺菌劑,往果袋里涂上調配比例合適的稀釋藥之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細菌滋生,降低對蘋果的危害。但由于目前國內尚未批準“藥袋”生產,少數農民使用的“藥袋”多為小作坊生產,調配比例不一致,套用“藥袋”后實際效果差別較大。
梁傳松:根據我們的調查,確實有一部分農民反映套“藥袋”之后蘋果長相更好,但也有不少果農反映套用“藥袋”之后,蘋果反而黑點長得更多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套“藥袋”比套普通果袋成本更高:一只“藥袋”比普通果袋貴兩分錢,雇人套袋的工錢也貴兩分。一畝蘋果要套兩萬多個袋子,這樣下來,一畝果園的種植成本就增加了近800元。
記者:一些果農使用的進口“藥袋”與作坊“藥袋”的區別在哪里?
束懷瑞:日本果袋生產過程中,在造紙環節就添加了一些藥物,可以防菌,并限定了濃度范圍、對人體無危害,就沒有問題。我國蘋果套袋的時間還不長,國家不允許、國內尚不具備藥袋生產的技術水平,絕大多數果農使用的還是沒有涂抹藥物的普通果袋。
這次“藥袋”事件反映出的問題是,一些小作坊小廠私下生產“藥袋”,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容易出現比例失調。加上進口“藥袋”的價格比這些作坊“藥袋”要高,一些農民圖便宜,就用了這種“藥袋”,導致現在信譽危機的發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