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怎么這么難?”
愛心捐房卻屢屢碰壁
“舅舅和舅媽從事教育工作一輩子,對于孩子,夫婦倆都有解不開的情緣。”顧慰源回憶說,老人去世后,他的遺囑才被揭曉:“我去世后,除拿出1萬元酬謝外甥顧慰源喪事之勞外,其余全部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全部捐贈西南地區希望工程,作為該地區貧困孩子的教育費用。”
為完成老人心愿,2010年年底,顧慰源開始為捐房奔波。他上網查到了希望工程辦公室地址,和妻子一起帶上身份證、房產證、遺囑去辦手續,覺得應該也就是去“簽個字”、“交房子”。
但是,在希望工程辦公室,顧慰源卻被告知,“這里只收現金,從來沒有收過房子”,工作人員建議他,“因為老人已經過世,如果想要捐贈,應該先去公證處做遺囑公證”。
于是,顧慰源與妻子又輾轉來到公證處。工作人員聽完情況介紹后,面露難色。請示完領導,讓顧慰源留下聯系方式回家等通知。四五天后,公證處的來電又一次讓顧慰源感到失望,他們同樣提供了建議:“這種情況,直接找民政局。”
碰了幾次釘子,顧慰源夫婦感覺有些氣餒。“做好事怎么這么難?”但是,為了舅舅的托付,他們再次到處尋找“信得過的政府部門”。
兜兜轉轉幾個來回后,顧慰源來到了上海市徐匯區民政局。工作人員把他們帶到慈善基金會徐匯分會,此時已是2011年4月了,他們遇到了熱心的陳晨。
“說實話,基金會只收過現金和實物捐贈,遇到房產捐贈還真是頭一遭,目前相關的慈善法規里,都沒有明文規定如何操作。”雖然這次慈善基金會沒有明確拒絕,但在此工作4年多的陳晨坦言“很棘手”。“困難在于,要成為貧困地區孩子的教育經費,首先要把房子變現。但因為遺囑沒有明確指定房產受贈者,在完成過戶之前,慈善機構無權代替老人變賣房產。”陳晨說,當時知道捐贈手續有點復雜,但他也沒想到會復雜到這個程度。
他所說的繁瑣和復雜,體現在從那以后的一年間。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