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首支女子導彈發射部隊 2012-06-12 08:41? 楊雷?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
老師、醫生、畫家…… 26歲的謝凌霞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她最終走入了軍營,成為了國之利器的執劍者。 |
“常規導彈第一旅”女子導彈發射連的笑臉墻。新華軍事記者楊雷攝
新華網消息(記者楊雷):老師、醫生、畫家…… 26歲的謝凌霞小時候的夢想猶如滿天繁星,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她最終走入了軍營,成為了國之利器的執劍者。
2011年7月13日,正是謝凌霞的手指輕輕一觸,一枚乳白色的導彈騰空而起,直刺蒼穹。謝凌霞和其他34名女軍人成為了中國第一代女子導彈發射號手,4個月之后,這個完全由女性組成的群體擴展成為女子導彈發射連,正式進入了“常規導彈第一旅”的戰斗部隊序列,成為火箭兵行列中一支新生力量。
從中國首批女飛行員,到中國首批女水兵,再到即將遨游太空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女性在軍隊這個充滿陽剛之氣的特殊職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不是每一個女孩子想在這個崗位工作就可以輕而易舉實現的。能夠成為首批女子導彈號手是我的榮譽。”已經成為女子導彈發射連首任連長的謝凌霞說。
女子導彈號手訓練:轉不動導彈車的方向盤
“你怕不怕吃苦?”“你怕不怕死?”
聽到這樣的問話,當時還在訓練團摸爬滾打的許議心皺了皺眉頭,盡管有些莫名其妙,但她還是咬著牙根說了句:不怕!“雖然不知道要干什么去,但我覺得自己既然來當兵,就不能慫。”許議心回憶說。
詢問許議心的正是女子導彈發射號手的選拔人員,作為一線戰斗部隊,吃苦和生死是女兵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經過三輪考核,和許議心一起脫穎而出的,一共有16名女兵。心理素質、背記能力、甚至身高,都成為了考核這些女兵的重要標準。
“作為一名操作手,有大量的口令需要背記;導彈發射車的輪子都有近1米高,沒有一定的身高,有些動作是無法完成的。”謝凌霞說。
由于入伍之前學過汽車駕駛,許議心被定位在導彈車駕駛崗位上。看到這輛長達10余米、滿地輪子的大家伙,許議心呆住了:當兵前開的都是小車,何曾駕馭過這樣的龐然大物?
更讓許議心頭疼的是車上猶如自行車輪一樣大的方向盤,柔弱的她根本無法快速轉動這個鐵家伙,有時,甚至需要全身都撲在方向盤,借助身體的力量推動方向盤一點點挪動。
幾個月的時間,為了磨練車技,許議心吃了很多苦,這些苦留在她身上最明顯的烙印,就是原本白皙的胳膊凸起了線條如刀砍般銳利的肌肉。
作為第一批女導彈號手,選擇這個崗位,就必定要付出比男兵更多的辛苦。每一名女號手,在選拔和訓練中都曾經有過與許議心相似的經歷。并不擅長于攀爬的女性要在高大的導彈車上來去自如,少不了磕傷碰傷;一名男兵就可以完成的加固螺絲的工作,需要兩名女兵使盡全身力氣才能讓鉚釘嚴絲合縫……實彈發射前每天10余個小時的強化訓練,讓姑娘們吃飯時,握著筷子的手仍在瑟瑟發抖。
“既然都是號手,那么就沒有什么男女之分。男兵能夠做好的,我們也一樣可以做好。”謝凌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