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路上》

房福忠,一位從上海來的退休干部,在閩南山區支教已經有三個月。因為一份熱情,他贏得了村民們的贊許,因為一份真誠,他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又因為一份感動,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灶坪村,在百度搜索的版圖上你都很難找得到它的位置,然而幾個月的時間房福忠卻徹底地投身到村里的教育當中。用他的話來說,身與心的完全付出,才是支教最大的意義。孩子們的家庭條件都還可以,只因為灶坪村太過于偏遠,進山出山的路蜿蜿蜒蜒坐車都需要一個小時。作為一所寄宿制小學,孩子們童年所要面對的不僅有學業上的壓力,還來自生活的挑戰。然而,在灶坪小學,更多時候,你看到的是孩子們天真的微笑和面對生活的自信。我想這點也同樣是房福忠所喜聞樂見的,他在自己的博客中經常提到的灶坪美,這個“美”字我想同樣也是對孩子們的一種贊許。
兒時家教的影響以及后來從軍的經歷,讓房福忠特別喜好文學和教育。說道來此支教的目的,他在采訪中談了許多,首先他認為自己是一個閑不下的人,如果沒有來支教,他也想做一名背包客,去游歷祖國的大江南北;第二:作為一名老師,一直是他理想。對教育,他有自己的看法,小學培養性格,中學汲取知識,大學鍛煉能力。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并不矛盾,有了好的素質教育才能更好地為應試教育服務,所以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