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手工克隆綿羊誕生已逾兩個月,各項指標穩定
圖為鵬鵬和它的代孕母羊。 劉鵬 攝
目前世界上首例采用手工克隆技術獲得的轉基因克隆綿羊,誕生至今已逾兩個月。目前,其體重已達17.28公斤,健康狀況良好。而且最近的取樣分析發現,轉入其細胞內的“ω—3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fat—1”已經表達。
“這表明此次手工克隆羊工程取得了初步成功。下一步,我們還會對手工克隆羊的生長發育進行跟蹤研究,后續過程還有很多難題有待突破。”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總裁、華大方舟公司總經理杜玉濤不敢輕言樂觀。
這項技術突破,是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石河子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開展的。到底什么是手工克隆技術?它與我們常講的克隆有何不同?手工克隆羊的誕生,在科技創新上有哪些意義?日前,記者采訪了深圳華大基因有關研究人員,一一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
有何不同?
跟常規克隆相比,手工克隆最大的不同是在第二個步驟——重構胚胎
杜玉濤介紹,手工克隆最早于2001年出現,也不是最新的技術,但之前只是用在克隆牛、豬上,克隆羊的成功,還是首次。
“跟常規克隆相比,手工克隆最大的不同是在第二個步驟——重構胚胎。”華大基因轉基因手工克隆羊項目負責人劉鵬介紹,在動物卵母細胞的外圍,有一層堅韌的透明帶,像“蛋殼”一樣包裹著卵母細胞。要給它換“蛋黃”,就必須先把這層“蛋殼”解決掉。這也是克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到底什么是手工克隆,這要從手工克隆羊誕生的過程說起。
3月26日12時16分,第一頭轉基因克隆羊成功誕生,初生體重5.74公斤,取名鵬鵬。目前,它各項生命體征正常。
鵬鵬來源于一項名為“農業部綿羊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的863課題。“2009年9月,當時課題還沒申請下來,我們預先開展先期準備,從新疆一只‘中國美利奴’品種的健壯種公羊的耳朵上取了一塊組織帶回深圳,建立轉基因細胞系?!倍庞駶f。
劉鵬介紹,所謂建轉基因細胞系,是指在獲取的公羊體細胞中插入“ω—3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fat—1”,經過一段時間的增殖,篩選出顯示該基因陽性(也就是基因已經成功插入)的細胞,再行增殖,形成一定數量的轉基因細胞。
之后,就是手工克隆的關鍵步驟:2010年10月,項目獲批3個月后,研究人員將這批細胞帶到新疆,開始手工克隆實驗。首先獲取母羊的一些卵母細胞,抽去細胞核,只留下細胞質。就像“取出雞蛋的蛋黃”那樣,把承載遺傳信息的細胞核清除掉。再將之前獲得的轉基因細胞融入進去,猶如植入一顆新的“蛋黃”,使之融為一體。
這顆全新的“雞蛋”雖然來自兩個不同的個體,但它只有一套遺傳基因,全部來自同一只羊。新生的細胞在電擊激活和化學激活后開始以2的N次方速度分裂發育,經過6—7 天后,形成一個囊胚。“這個步驟叫重構胚胎的激活和體外培養,最后得到的囊胚,肉眼下只是小小的一點,放在顯微鏡強光下勉強可以看見?!眲Ⅸi說。
最后一個步驟是孕產:重構胚胎發育到囊胚后,2011年10月底到11月初,研究人員將其移植到代孕母羊子宮內,經過5個月的懷孕期,鵬鵬誕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