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不能二次射石
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下冊里,有一首盧綸的詩叫《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边@首詩取材于《史記·李將軍列傳》,寫西漢名將李廣夜晚出去巡邏時,誤把石頭當成老虎,拈弓搭箭,射中巨石的事。正因為此詩,這位箭術高超、英勇善戰的將軍形象深深地印在許多人的腦海里。然而,詩歌背后的真相卻更有意思?!妒酚洝分械脑氖牵骸皬V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沒(mò)鏃(箭頭)。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原來,歷史的真相是李廣在打獵時,誤把巨石當成了老虎,利箭離弦后一下子就射中了巨石。但當他得知那是一塊巨石不是老虎之后,又對巨石進行了多次射擊,但再也沒能射中。
周瑜胸懷寬廣,氣度不凡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上冊里,有一篇文章叫《草船借箭》,此文是根據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編的?!恫荽杓穼懙溃骸爸荑た吹街T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背踝x此文,人們都會認為周瑜是一個氣量狹小、妒忌心很強的人,加之《三國演義》還寫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說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這更使周瑜“氣量狹小”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實,“草船借箭”的故事正史中有記載,但主人公是孫權,和諸葛亮沒有任何關系。
有學者考證,在周瑜病故前的兩年時間里,諸葛亮根本沒有機會與周瑜見面。《三國志》是記載三國時期史實最原始、最權威的書籍,據其記載,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胸襟廣闊、才華出眾的人。吳國的老將程普曾因為自己年長而多次凌辱周瑜,周瑜雖然職位比程普高,但始終不與他計較,后來程普被周瑜的大度感動,逢人就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劉備也稱周瑜“文武籌略”、“器量廣大”。而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周瑜一生的定論是:“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p>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小說家羅貫中移花接木,而“諸葛亮三氣周瑜”更是羅貫中虛構的故事。
大禹三過家門可能是不敢入
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冊里,有一篇文章叫《大禹治水》,其中寫道:“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痹诙鄠€版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也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文字記錄。這充分表明了大禹為大家而舍小家的無私精神。
然而,《史記》中對大禹治水的記載卻是另一番模樣?!妒酚洝は谋炯o》記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這就是說,司馬遷認為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因為他害怕治水不成得到懲罰,因為他的父親鯀就是因為治水不成而被誅殺的。其實,最早記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古代典籍并不是《史記》,而是《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寫道:“當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離婁下》寫道:“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睆摹睹献印芬粫胁浑y看出,《孟子》的作者對大禹是持贊賞態度的,認為其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公而忘私。但無論如何,《史記》對大禹的記載我們也應該正視,至少可以當作課外知識了解一下。
![]() |
![]() |
責任編輯: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