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后海體遭垃圾圍困 管理不善or素質問題?
http://www.caoliu14.com?2012-05-22 07:58? 林福龍 劉波?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觀點二:需加強公共管理
@mr_稻稻:商販太多了。少些商販應該會減少點垃圾。
@atom1003:現場根本沒任何裝載這些垃圾的容器和指示,與其責備歌迷還不如承辦方和場地方自己反思。
@melodyzeng:我們從東大門一路進去,很認真地找過垃圾桶,真是沒找著。
@泉州邊防:垃圾桶再多一點,大家再自覺一點。
@林慕雙:周圍一個垃圾桶都看不到,垃圾只能塞包包里,難道責任全在觀眾身上?無奈。
觀點三:雙管齊下共建文明
@ssdfeghther:在呼吁大家提高素質的同時,今后舉行這種大型活動,建議環衛部門增加一些臨時性垃圾桶和警示性標語,提醒大眾愛護環境。不是說可以完全避免這種場面,但肯定效果會好很多。宣傳和增設垃圾桶雙管齊下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譚素瑜:垃圾桶應該多放,但大家不亂扔垃圾的習慣也要養成。全面解析一下造成這個場面的原因,應該督促大家養成好的習慣,提高個人素質。
■專家觀點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肖北嬰副教授:
公共環境衛生管理值得反思
有關體育中心垃圾遍地的討論我也關注到了。一場反應不錯的演出后出現這樣的情形,說明城市公共環境衛生管理面臨一些問題,有值得反思、討論的地方。
首先是活動主辦單位是否做到位。公共環境衛生是開展大型活動的一個重要關注內容,它包括相關預案的形成、公共設施的配套、相關人員的配置、參與人員的告知等方面。
其次,不能簡單地就此說現場某個人的素質高還是低。這畢竟是個案,一場在雨夜中舉行的臨時性演出,更多地指責觀眾似乎沒必要。
當然,觀眾也不是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理性、秩序、規范地做好公共環境衛生是理所當然的。從大的方面說,是社會管理、學校教育、社會文明素質問題,但從小的方面看,也是個人行為的自覺與規范問題。細節決定成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