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護士相擁,病人感覺到有了依靠(攝于福州第四醫院)
【人物】我省兩人獲得南丁格爾獎
南丁格爾獎是護理界的國際最高榮譽獎,我國共有62人獲得南丁格爾獎,其中我省2人獲獎。一個是福建省護理學會原理事長、省腫瘤醫院護理部原主任張瑾瑜,她于1993年榮獲第34屆南丁格爾獎章;另一個是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院長、福建省護理學會理事長姜小鷹,她于去年獲得第43屆南丁格爾獎章。
張瑾瑜:護理學科的模范帶頭人
張瑾瑜1926年出生在福建省長樂縣一個華僑家庭。20歲時,她出于對護士這個崇高職業的向往,報考了護士學校。1949年護校畢業后,她被分配到福建省立醫院,不久她放棄條件優越的省會福州,報名參加了支援閩清山區的行列。
1982年,張瑾瑜得知在福州市郊剛創建的省腫瘤醫院的護理工作急需支援,就主動要求去腫瘤醫院。針對剛開診,條件簡陋、規章制度不健全、護理人員素質低等情況,她全身心地投入創業奮斗中。她博愛的胸懷、精湛的技藝、默默的奉獻精神,成為護理工作者的楷模和福建護理科學的學科帶頭人,獲第34屆南丁格爾獎章。
姜小鷹:南丁格爾之路的堅守者
同事管她叫“白衣鐵人”,學生則親昵地喊她“院長媽媽”,她就是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院長、福建省護理學會理事長姜小鷹。去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胡錦濤為姜小鷹頒發了第43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章。她也是全國歷屆62位獲獎者中唯一的護理教育工作者。
1984年,我國剛恢復高等護理教育,姜小鷹考入上海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學成歸來,她幫助醫院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和管理制度。
1988年,姜小鷹從醫院調入福建醫科大學從事護理學專業的教學。在姜小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1994年,我省開辦了學士學位護理本科生教育,1999年開辦了碩士研究生教育,2007年開辦了博士研究生教育。今年5月9日,在姜小鷹的倡導下,福建“小鷹”護理基金正式成立。
護士節的來歷
1854年至1856年間,英法聯軍與沙俄發生激戰。在英國一家醫院任護士主任的南丁格爾,帶領38名護士奔赴前線,參加護理傷病員的工作。因當時醫療管理混亂,護理質量很差,傷病員死亡率高達50%。于是,南丁格爾就潛心改善病室的衛生條件,并加強護理,增加營養。半年之后,傷病員死亡率下降到2.2%.這一事跡傳遍全歐。1860年,她在英國倫敦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她的護士工作專著,成了醫院管理、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鑒于南丁格爾推動了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因此她被譽為近代護理創始人。南丁格爾1910年逝世后,1912年,國際護士理事會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今年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的百年紀念日。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