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劉鐵兒(中)用他設計的輪椅帶妻子到戶外活動(4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二)愛的創造,為妻發明“爬樓輪椅”
三年前,蘇慧瓊無法再上下樓梯,劉鐵兒開始背上背下。有人隨口說:劉師傅,你當了一輩子的搬運工,在工廠發明過叉車,為什么不能運用到人身上呢?這一下子激發了他為妻子創造“爬樓輪椅”的想法。
于是,劉鐵兒買來材料,開始動手設計“爬樓輪椅”。在他與孫子共用的小書房里,他畫的機械圖紙堆成了小山。自從設計出第一臺手動爬樓輪椅后,劉鐵兒就一直在想辦法優化它,從手動到電動,從直線到轉彎,從復雜操控到“傻瓜按鈕”。
這個由老漢親手發明的“爬樓輪椅”靠著椅子前面的操縱桿以及傳動軸上面的兩組開關,可在任何樓梯自由上下走動。調節輪椅上兩個傳動軸開關,輪椅的輪子組可以變寬變大以適應不同類型的樓梯。控制輪椅前方的操縱桿,可讓輪子改變角度,緊緊咬合樓梯的同時保證輪椅自如上下樓梯。
坐在輪椅上的蘇慧瓊說:以前為了不麻煩他,自己一般不出門,難得下樓去外面轉轉。現在他發明了這個輪椅,帶著她看病,去公園玩,到茶樓喝茶,他真的是一個好丈夫。他現在全副心思都在這臺輪椅上,有時半夜爬起來畫圖紙,有時幫我洗澡時會忘了順序,除了有點擔心他那么大年紀還在操勞,我還是很欣慰的。
(三)推己及人,老漢從“愛妻”到“助殘”
劉鐵兒最初是為了讓行動不便的妻子從長年呆坐家中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廣大殘疾人朋友和殘疾人家庭通過網絡知道這件事后,都奔走相告,甚至慕名找到劉鐵兒尋求幫助。
廣州南沙萬頃沙鎮一個外來工家庭的殘疾孩子成為其中一個受益者。孩子名叫歐陽宇軒,患有進行性脊椎萎縮癥,1歲發病,現在16歲的他已初中畢業兩年,雖然上學期間成績優異,但因身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而被迫中斷了高中求學路。
宇軒父親經過多方打聽,找到了劉鐵兒本人,并告訴他自己兒子的情況。于是,劉鐵兒專程去訪問了小宇軒,看到宇軒母親每天不辭勞苦地背著一百多斤的兒子爬上爬下,他當即決定為宇軒量身定制一臺輪椅。他根據宇軒的體重,身體特點,家里樓道的寬度,樓梯的高度,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手工制造,就在不久前,劉鐵兒親自把輪椅送到了宇軒家里。
后來,劉鐵兒又去了很多有需要的家庭,有的人家里有患腦癱的孩子,有的人家里有因中風而半身不遂的老人,他們期盼的眼神,誠懇的請求,都讓劉鐵兒感到自己應該把這項事業繼續下去。
同時,全國各地的電話在也不斷打來,劉鐵兒和他的徒弟每天都在加班加點趕制輪椅,但是手工生產效率實在太低,一個多月才能做出一臺,“一定要想辦法批量生產,才能真正幫到這么多人。”老漢說。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