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唱高調,我不能停”
拍攝期間正巧趕上賴老要到長汀縣童坊鎮大埔村走訪的日子,我們決定隨行,用鏡頭記錄路上的點滴。拍攝當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不出所料,午后剛過便下起了瓢潑大雨。所要走訪的貧困生鄧金鳳的家位于一片農田的深處,車輛不便前行,一行人只好換上另一身行頭隨賴老冒雨前進。農田泥濘不堪,一路上,賴老總是緊緊攥著金鳳的手。20年來,賴老就是這樣,從縣城到鄉鎮,再到各個村落,他已走遍了長汀縣18個鄉鎮,200多個行政村,他說,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
由于雨天路滑,步行到金鳳的家花去了將近四十分鐘的時間,遠遠的,就看見金鳳的父母領著妹妹文峰在路口迎接我們。純樸的農民不知我們從何而來,見了面總是一個勁地握手,他們把賴老當作“救星”,他們渴望我們的到來能給這個家庭帶去哪怕一點微小的改變。
每回走訪前,賴老總會在包里裝上幾封“紅包”。這都是好心人你五十我一百地湊在一塊,他們委托賴老,把錢轉交給有需要的貧苦家庭。而賴老在離別前塞給金鳳父母的幾百元錢,就是出自一位福州的愛心人士,而她正是賴老早期幫扶的對象之一。20年間,在賴老的幫助下,已有兩千余名的貧困生得以順利上學,而那些已經學業有成的學生又成了賴老助學隊伍中的一員,為這項公益事業注入新鮮血液。
這天,賴老執意領著我們回訪了兩戶他曾走訪過的家庭。雖然不止一次地上門,可每當看到家徒四壁的場景,看到家人不停滑落的眼淚,我們總能聽到賴老的嘆氣聲,見到賴老默默轉過身去的背影,助學不僅需要恒心、耐心,更要有同情心,但這決不僅僅只是憐憫。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我們一直在追問賴老堅持20年不動搖的真正原因,這就是老人家給我們最真實的回答。賴老出生在舊社會一個清貧的家庭,家中一共養育著六個孩子。或許那一段相似的生活經歷讓他更能體會那些孩子們的心境,他一直以過來人的身份鼓舞這些孩子,不拋棄,不放棄。
關心賴老的朋友總勸他,要保重身體,不要太勞累。可他總放不下那些孩子,“做了這么久了,不能放啊,已經放不掉了”。在賴老家中,能看見成堆的信件,這些都是由他牽線搭橋幫助的貧困生寫來的感謝信。可在賴老看來,這些都是過去時了,不必再回憶,眼下要做的,就是抓緊時間為幾日前走訪的貧困戶安排合適的資助方,為孩子的上學提供保障。而這時,我們從賴老的電話交談中得知,他又開始計劃著下周的走訪計劃了……
?????????????????????????? 《福建志愿者》欄目編導 池舒婕
圖片由志愿者賴仰周、鄧啟星提供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