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4月25日電 (范麗芳)山西太原市塢南社區主任張蘭香做為學雷鋒志愿服務模范代表,9年時間,參與幫教100多個失足少年,之間發生了無數的親情故事。“那真是酸甜苦辣都有。”25日,張蘭香如是說。
一次被盜經歷讓她成為100多失足少年的“媽媽”
2004年3月的一天,張蘭香出去辦事,在公交車上突然感覺有一只手伸進了她的口袋,后來張蘭香發現小偷竟然是個小男孩,“臟兮兮的臉上一雙失望、無助、又膽怯的大眼睛看著我,那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
身為母親的張蘭香原諒了這個小男孩,塞給他50元。“這件事讓我很難過,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
此后,張蘭香經過多方聯系,終于走進了山西省未成年勞動教養人員管理所(以下簡稱“未教所”)。談到第一次與失足孩子們的見面,張蘭香說,那100多雙渴望關愛的眼睛讓她終身難忘。而自此,張蘭香也開始了她的幫教生涯。
“那一聲‘媽媽’真的讓我好感動”
9年間,每到逢年過節,張蘭香都會帶著新衣服、課外書,或者元宵、月餅等禮物,來看這群特殊的孩子們。
“年齡大概在13到18歲之間,他們有的是因為成長在單親家庭,缺乏關愛和教養導致失學、輟學;有的是因為家長過于溺愛,沒有正確引導孩子明辨是非。”
為了幫助這些失足的未成年人,張蘭香經常放棄自己的節假日。
“2005年中秋節那天,我正和一群孩子玩,15歲的龍龍(化名)一直拉著我,突然悄悄地跟我說,‘我覺得您特別像我的媽媽,能叫您張媽媽嗎’?我當時就特別特別感動。”
從此,這里的孩子都親切地叫她“張媽媽”。而在張蘭香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進來,有社區居民也有大學生。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知識,張蘭香曾先后邀請律師、雕刻老師等來未教所講課,“就是想讓他們知道更多,或者有一技之長,出來以后走上正道。”
在與這些孩子們的慢慢接觸中,張蘭香發現,有的很少有親屬探望,有些甚至是孤兒。“這樣的孩子就更需要關愛,我就和他們寫信溝通,希望給他們更多的愛。”
“他們的不辭而別也讓我傷心”
張蘭香的付出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了母愛,而這種愛會一直延續到他們走向社會。
“當年有個大同的孤兒,他從未教所出來后沒有工作,我就以自己的名義交了擔保金,幫他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后來他不辭而別,讓我很傷心。”
雖然有許多從未教所出來的孩子都與張蘭香失去了聯系,但是她還是會經常跟這些孩子們說,“你們飛黃騰達忘了張媽媽,不要緊,但是你們一定要記住,如果遇到不如意,張媽媽的懷抱隨時為你們敞開。”
張蘭香對孩子們九年如一日的關愛,讓山西省未教所的工作人員也頗為感動:“社會上來這里幫教的人很多,但是能堅持這么多年的就她一個,這樣的幫教活動比幾節教育課的作用還要大。”
如今,張蘭香仍然時刻心系孩子。但她更關心的是,這些孩子們出來以后如何融入社會。“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救助體系,他們還可能會重蹈覆轍,那之前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
在此,張蘭香也呼吁社會更多的人關注這個群體,讓他們覺得沒有被家人、被社會拋棄。(完)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