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廈高鐵的開通,為三地居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與實惠,是顯而易見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洪豐穎更是干脆將這條高鐵的開通,形象地稱為屬于老百姓的 “健康快線”。“早上,搭高鐵從龍巖來廈門看病,下午再搭高鐵回家,非常方便、快捷,省去了諸多路途上的奔波,居民的幸福感也會大幅提升。”
洪豐穎說,對于身有病痛的患者和其家屬來說,去醫院就診時,心情都是非常緊張而焦慮的。高鐵開通以前,如果一位龍巖急癥居民要來廈門看病,僅在路途上就要折騰幾個小時,到廈門時都已是下午了,路途顛簸對病情治療也非常不利。
“而高鐵的開通,讓病人可以靈活掌握自己的就診時間。居民在家還可以通過上網和現代化通訊手段進行掛號、預約服務,在指定時間就診,免去不必要的等待時間。”洪豐穎說。
三地居民就醫選擇“半徑”擴大
“1小時生活圈”,為三地老百姓去哪里看病、找哪位醫生看病、到哪里看疑難雜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三地居民就醫尋藥的“半徑”擴大了。
廈門作為閩西南區域醫療中心,每年接待大量外地就診患者。記者了解到,這些廈門以外的患者至少占到綜合性大醫院患者總數的四成以上。
市衛生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廈門市各大醫療機構接診的外地患者比例已經達到40%—70%,其中,以泉州、漳洲一帶的居民為多。一業內人士分析,廈門醫院一些有優勢的學科,隨著龍廈高鐵的開通,必將會吸引更多高鐵沿線站點的居民來廈門就診。
據了解,為了能更好地為周邊城市患者服務,當前,廈門島內外多家醫院都在擴容建設。依據積極推進實施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醫療衛生中心實施綱要》的內容,今年要加快中山醫院內科綜合樓、湖里分院遷建工程進度,做好市第二醫院海滄分院二期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此外,積極鼓勵各種民間資本,投資設立醫療機構。
除了醫療技術之外,影響百姓就醫的因素還是很多的。比如,高鐵開通之后,福州與漳州、龍巖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不少,屆時,不少老百姓也會選擇去福州就醫。
此外,一些家住漳州、龍巖,但子女在廈門工作的人,可能就會更傾向到有子女在的廈門就診。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