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10年內全力打造"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4月14日訊 (記者 蕭鎮平)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出門500米以內就可以看到綠色,1000米以內就有公園,這將是未來漳州的城市風貌。昨日上午,漳州召開全市城鄉規劃工作會議,副省長王蒙徽及漳州市委書記陳冬、市長吳洪芹等領導參加了會議。會議提出,未來10年內,漳州將全力打造“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業、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漳州將加快實施“中心東移、跨江南擴、面海拓展”的城市發展格局,構建走廊式、組團式、網絡狀的城市空間格局,深化圓山組團、優化靖城組團、整合九龍組團、提升角美組團、完善石碼組團、壯大濱海組團,形成2369平方公里的“一中心六組團”的城市發展格局。
關鍵詞:水城
綜合整治水系改造水岸綠化景觀
漳州境內水系豐富,福建第二大河九龍江貫穿全境,且中心城區處于九龍江西溪與北溪間,中心城區有著古護城河、三湘江、九十九灣、葫蘆潭、浦頭港等眾多水系,雖然有些內河已受到污染,水質較差,但目前已正在進行內河引水工程,引九龍江的水進行沖刷,即將呈現一灣碧水。
陳冬說,漳州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符號,在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的進程中,實現同城不同質,發揮優勢,差異發展。漳州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要在打造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三城”上下工夫。
“水城”方面,要加強城市水系的綜合整治和兩岸綠化景觀改造,今年內,中心城區要完成城市水系規劃,劃定“藍線、綠線、灰線”三線界定,完成浦頭港、三湘江、環城河等主要內河整治,改善內河水質,各縣(市)要完成水系整治規模,抓好一批城市內河整治和美化,并配套建設濕地廊道和慢行綠道。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