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65載的無悔守護
65年前,他從前線抬回一批又一批宿北大戰中的傷員,其中有11名因傷勢過重而長眠在他的家鄉。
65年里,一家三代風雨無阻義務守護烈士陵園。
3月26日一早,(江蘇)新沂市馬陵山鎮陳樓村農民賀佳運和腿有殘疾的父親賀永平就拿著鐵锨和祭品來到村頭的烈士墓,給烈士添陵和祭奠,他們一家為烈士守墓已經65年了。
守墓從1947年開始。
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向我蘇北解放區大舉進攻,我軍于當年12月13日至19日,集中24個團的兵力,展開了宿北阻擊戰,賀佳運的爺爺賀思群作為支前民工被編入擔架隊。賀思群親眼看到戰士們在陣地上與敵人刀對刀、槍對槍,展開了肉搏戰。一些傷員在搶救下來轉往后方醫院的過程中不幸犧牲,其中有11名烈士長眠于老人居住的陳樓村。
賀佳運說,爺爺從18開始,到82歲去世,一直給烈士守墓。生前經常講烈士們下葬時的情景:“11位烈士,一位是30多歲的營長,兩位20多歲的連長,其余都是20歲左右的戰士,只有三位烈士用上簡單的棺木,其余的僅用白布裹身。”
2010年,賀思群覺得身體大不如前。他想,假如有一天自己不行了,守護革命烈士陵園可不能沒人啊!但這沒名沒利的事誰愿意干呢?他首先想到了兒子,可今年50多歲的兒子前年就在建筑工地因事故受傷行走不便。于是,他想到了兩個孫子,尤其長孫賀佳運小時候和他一起守過墓,喜歡聽自己講烈士們的悲壯故事,對烈士特有感情。賀思群和長孫賀佳運一說這事,他就答應了,并向爺爺鄭重承諾:從此不再外出打工,回鄉創業,一定像爺爺一樣守護好革命烈士陵園。
“從去年開始,掃墓的事就由我接下了。這么多年,我已經習慣了這條‘家規’,每逢春節、清明,我都會按照爺爺定下的程序,點煙、灑酒、燒紙、擺果盤……”問及一家三代幾十年義務守墓護墓圖個啥?賀佳運說:“爺爺當年被國民黨反動派逮住,差點丟了命,是解放軍救了他,解放軍為我們過上好日子獻出了生命,連后人都沒有,他們圖個啥?我們家這么多年管護這片墓地,就是希望后代不要忘了這11位烈士,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在賀家的影響下,烈士墓也成為周邊群眾心目中的“圣地”, 每逢清明節、建軍節和國慶節,都有附近村民和中小學生來墓地祭掃。(通訊員 滿東廣 記者 楊頻萍)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