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 記者12日從市政府獲悉,日前發布的《2012年3·15期間福州市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數據分析報告》顯示,今年“3·15”期間,移動電信服務和家用電子電器產品成為申訴熱點和焦點,汽車消費糾紛由于消費者舉證難、鑒定難等原因成為維權難點。
據悉今年“3·15”期間,市工商局共受理消費者來電咨詢1391人次,截至3月15日辦結119件,其中央視“3·15”晚會轉辦件5件,辦結率49.79%,爭議金額210.68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42萬元。
從總體上來看,今年“3·15”期間咨詢量較去年基本持平,申訴量與舉報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降幅分別達22.4%和50%。受理的申訴居前五位的分別是:電信服務、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百貨類、家用機械類、互聯網服務類。
最受關注的電信服務類申訴中,涉及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申訴分別為中國電信29件,中國移動18件,中國聯通9件,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主要有限制消費者權利、推行強制或變相強制服務、指定消費和亂收費用、擅自更改套餐、擅自開通各種增值服務、收費標準不明確等。
今年“3·15”期間申訴的焦點為家用電子電器類方面,共受理51件,其中通訊器材類申訴24件,問題主要反映在手機質量及售后服務方面,其中售后服務問題占到通訊器材類申訴的80%。
報告顯示,汽車類申訴成為目前的維權難點。今年“3·15”期間,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受理汽車類申訴15件,比去年同期增長87.5%,反映的主要問題有:銷售方面宣傳誤導;汽車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等。在汽車消費糾紛中,由于消費者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等原因,常導致維權不利,成為普遍的維權難點。
業內人士分析,汽車消費維權難,一方面是信息不對稱導致消費者與生產商、經銷商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在很多情況下,生產商和經銷商只用一句 “消費者使用不當”就能應付過去。另一方面,汽車生產銷售行業的潛規則“貓膩”重重,例如銷售商在提供售后服務時,如果發現汽車零件有問題但不影響使用,便故意不告訴消費者,等這些汽車零件過了保修期之后,再借著維修之機通知消費者。
(福州晚報記者 張笑雪)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