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東鋪頭街道新華社區(qū),43歲的吳新新用細心、耐心、真心,長期照顧癱瘓公公,受到鄰里街坊嘖嘖夸贊。昨日下午,筆者上門采訪時,她正給癱瘓公公林振坤修指甲。
2002年3月31日,時年70歲的林振坤因高血壓引發(fā)中風(fēng)。雖經(jīng)醫(yī)師全力搶救,但還是留下了左身癱瘓的后遺癥。此時,丈夫在工廠上班,婆婆在廈門幫女兒帶小孩,照顧癱瘓公公林振坤的重擔就落在吳新新的肩上。除了忙不完的家務(wù),吳新新還要照顧兩個孩子。這一年,大女兒9歲殘疾,小女兒僅2歲。早上出門買菜,她把大女兒放在家里,小女兒帶去市場。可是不管怎么忙怎么累,她總是耐心周到地服侍公公,從不說一句怨言。經(jīng)常是新新忙完活,等到自己吃飯的時候,飯菜早就涼了。
2002年12月24日,他們搬進寬敞明亮的新華西新居。根據(jù)林振坤特殊身體條件,吳新新在洗手間安裝不銹鋼鋼管,便于公公大小便握扶,制作一輛仿兒童學(xué)步車,讓公公站在中央,她在后面慢慢助推。吳新新還請親戚改裝一輛4個輪子的自動輪椅,去掉兩旁扶手,公公坐在椅子上,可以靈活自如地用右腳撐地,借助車輪在客廳來回自由活動。由于中風(fēng),老林落下頭暈的后遺癥,她采用醫(yī)師建議,在床上安裝吊脊椎的木架。通過上述持之以恒的系列運動,10年過去了,老林的右手腳依然保持健康有力,全身肌肉沒有萎縮。
筆者走進老林的臥室,里面冷暖兩用空調(diào)、有線電視、電話、手機一應(yīng)俱全,且收拾得干干凈凈。老林滿面笑容地說:“這一切要歸功于媳婦吳新新。”
每天,吳新新給公公喂水喂飯、端屎端尿、洗衣裳,除了安頓好公公的一日三餐,還要準時給公公吃藥、煎藥。她給公公煮營養(yǎng)早餐,想盡辦法給他補充營養(yǎng),天天削水果給公公吃,將削了皮的水果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為了更科學(xué)地照顧公公,吳新新和家人在經(jīng)濟拮據(jù)的情況下,還專門雇請兩個醫(yī)師上門服務(wù),一個負責(zé)按摩手腳,一個負責(zé)日常保健,測血壓、量血糖等。
這些年來,吳新新天天掃地、擦桌子、洗地板,被單被套10天換洗一次,一周為公公修剪一次指甲。有人問吳新新:“長期照顧癱瘓公公不覺得累嗎?”她笑笑:“作為兒媳,服侍公公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將來也要依靠兒孫們來照料。”
吳新新在家是好妻子、好媳婦,在外是好鄰居、好姐妹,還是社區(qū)計生協(xié)會小組長。去年年底,她光榮入黨,成為新華社區(qū)的一名黨員。她尊老孝老的舉動感動了社區(qū),成為競相效仿的對象。
![]() |
![]() |
責(zé)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