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習俗
龍巖上杭
千人掃墓 文藝匯演 派錢禮俗
來自上杭的藍小姐說,上杭大部分是客家人,一整村有時就一個姓,源于同一個祖宗,這讓客家人的清明節非常熱鬧。每逢農歷三月三前后,鄉里祠堂的管事就會組織全村人去掃祖墳,多的時候有上千人,來回的路上都是敲鑼打鼓,場面十分壯觀。當天掃完墓后,鄉里還會進行文藝匯演。掃墓也有講究,通常孕婦和年齡小的孩子不能去,壓墓紙必須由男孩子做,家鄉人稱“跟龍”(音譯)意味著龍的子孫,希望子孫滿堂的意思。
藍小姐說,小時候到別人家的墓地還有錢拿,雖然只是一毛兩毛,一天下來也就一兩塊錢,但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
泉州晉江
孩子掃墓埋紙錢
和各地吃的清明食物不一樣,泉州地區清明節吃的是潤菜餅(閩南語),面粉皮里裹著各種蔬菜,類似于福州的春卷。
晉江的蔡先生說,上山掃墓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得帶上鋤頭和鏟子,方便清理墓地的雜草。年幼的孩子別的事情也做不了,能做的只有在墓地的四周埋上紙錢,紙錢的中間用泥土蓋住,留出兩邊。
龍巖永定
墓地聚餐 家家門前掛桃枝
永定峰市鎮的劉小姐說,清明節每戶人家都會在家門前掛上桃枝,長輩們說這是為了避邪。而永定高頭鄉的江小姐說,祭掃當天的那頓午飯必須在墓地前吃。大人們都會辛辛苦苦地將煮好的飯菜從家里挑到山上的墓地前,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很開心。另外,江小姐家祭掃的最后一件事是在老祖宗的墓前抽簽,決定下一年的頭家。頭家要負責明年的集資及祭掃準備等。
寧德福鼎
墳頭上派“墓餅”討“墓餅”
“在我的記憶里,清明節那一天孩子們都起得非常早,穿戴整齊后,邀幾個小伙伴便往山頭奔去,討‘墓餅’?!备6Φ母咝〗阏f,每一戶上山掃墓的人家都會挑著兩三個麻袋或者籮筐到墓地,里面裝著滿滿的“墓餅”,有的是光餅,有的是芝麻餅,而有錢人家就裝好吃的糕點。新建的墓地還會發紅雞蛋。掃墓活動結束,也意味著派發“墓餅”的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奔跑著到各家墓地等著派發“墓餅”,每個孩子手里都能拿到兩三塊“墓餅”。討“墓餅”并沒有年齡上的限制,老人家說,誰家的墓地上人來得越多就越好,是個好兆頭,代表興旺和繁榮。本報記者 孔麗 實習生 高思穎/文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