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教授 在防治一線63年 救治數十萬患者 2012-03-30 08:29? 馮春梅、楊清仁、胥金章、黃明?來源:央視 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等 我來說兩句 |
她獨創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進入傳染病診治《規范》,創造慢性重病毒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 |
待患如親——“往她對面一坐,病就好了一半”
“無論至于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耳熟能詳的《希波克拉底誓言》,2000多年來被視為醫生這一行業的行為規范。
陳菊梅對病人的責任心,則早已超越了這一紙“誓言”。她從不忌諱傳染病人,剛去世的傳染病人的病床,換一張床單她就能躺在上面休息;哪怕是被判了“死刑”的病人,她也會想盡一切辦法。
63年來,這個出生于浙江天臺的江南女子,在病人生死攸關之際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負責!”
——上世紀60年代,一名叫查小萌的2歲麻疹患兒突發喉梗阻。以前這種緊急情況,都是請外科派醫生來切開氣管救人??苫純何T诘┫?,遠水解不了近渴。陳菊梅當機立斷:“切開氣管救人,出了問題我負責!”孩子得以獲救。
——1963年的一天,302醫院門診部,一名20多歲的小伙子昏迷在地,頭頸向后、四肢僵硬、身體呈反弓形。小伙子已被3家醫院拒收,他的母親跪在地上哀求。陳菊梅趕到后,一邊查看一邊說:“是乙腦后遺癥,趕快收治!”
當時,乙腦后遺癥尚無有效的救治方法。陳菊梅依據神經損傷的原理,獨辟蹊徑,從病人第三、四腰椎管部位,定期注入適量的地塞米松等藥物。4個月后,這位擔任外語教師的年輕人不僅重返講臺,還活躍在籃球場上。
這就是陳菊梅在國內首創的成功救治乙型腦炎后遺癥患者的“鞘內注射法”。目前,這依然是治療腦炎后遺癥的唯一有效方法。
類似這樣的事例,只一次,對患者便是“再造之恩”;而在陳菊梅的職業生涯中,卻有很多——
今年77歲的退休軍人陳克志,40年前轉院到302醫院時,肌肉全部萎縮,“連腳掌上的老皮都脫了”,單位準備給他開追悼會。是陳菊梅,從治療到護理,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終于讓他“起死回生”;
今年41歲的河北商人王永山,2008年來到302醫院之前,輾轉幾家醫院花了十多萬元,病沒治好,但“后事已經交代好了”。也是陳菊梅,確診了他患的只是“肝血管瘤”,僅需每年復查1-2次即可。“往她對面一坐,病就好了一半。”剛過不惑之年的王永山,恍如再生。
“辨難釋疑真國手,杏壇神技世無雙?!边@是一名患者對陳菊梅的褒獎,更是陳菊梅63年來行醫生涯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