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 劉可清下基層"接訪"

“搬遷安置,老百姓最求公正、透明。”他希望村民們總體上支持翔安新城的規劃要求,而政府在未來的搬遷安置進程中,也要充分考慮老百姓的訴求,讓老百姓未來的生活環境、小孩讀書、文娛活動、周邊綠化等條件,都要比現在好。
劉可清表示,“你們心里有‘氣’,但你們在跟我交流過程中,始終用的是‘您’,而不是‘你’。要感謝你們對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前后近一個小時,最后市長請村民代表回去再和村民做進一步溝通,調整一下思路,圍繞整體搬遷,講訴求,提建議。
“看看村民們有什么具體要求,我們再談一次。”說完,劉可清拿出自己的名片,走上前一一遞給這幾個村民代表,并承諾找個時間再和村民代表們談一次。
這讓村民代表們在離開會場時,感動不已。
領導干部“下訪”將常態化
聽說市長要到基層接訪群眾,一大早就有群眾來到接訪地點。一些島內及其它區的群眾也“遠道而來”。
記者注意到,廈門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詹滄洲,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陳國猛以及一些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也現場參與接訪或專門設置另外的會場一同在馬巷接待來訪群眾。
除了征地拆遷補償等來訪 “熱點”外,反映退休金養老金問題的、反映自己購房陷入產權使用權糾紛的、反映鄰居違建少數執法人員“不作為”的……一批接一批,市長逐一聽取和了解來訪群眾的困難和要求。
涉及相關的職能部門,直接將相關負責人叫來一起接訪;能解決的問題,當場要求有關部門盡快提出解決方案,切實維護來訪群眾的利益;對于一些老問題、遺留問題,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細致調查,根據事實,爭取依法公正予以解決。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