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石獅日報3月6日訊(記者 張軍璞 見習記者 楊德華 通訊員 胡國民 肖芳菲)從軍15載,在豬倌崗位上一干就是14年,為團隊產生經濟效益90余萬元;面對高薪聘請不動搖,志在平凡崗位干事業……連日來,在駐軍某部開展的“如何正確對待崗位分工”大討論中,該部生產生活基地四級軍士長白逢多的事跡成為新戰士學習討論的焦點。新戰士沈揚感慨道:“有白班長對崗位的那股摯愛,沒有啥工作干不好的。”
1997年12月,白逢多懷揣著“到部隊學技術和提干”的夢想從遼寧省燈塔縣入伍。來自農村的他勤奮好學,當兵第一年就被評為優秀士兵。第二年,恰逢該部成立生產生活基地,領導看他踏實肯干,便讓他到基地擔任養殖員。從此,他便成為了生產生活基地唯一的一名豬倌兒。告別了心愛的鋼槍和火熱的訓練場,白逢多一臉的彷徨。
“養豬雖不起眼,但為戰友搞好后勤保障,也是提高戰斗力。”部隊領導的話使白逢多深受啟發。正當白逢多準備大展拳腳之時,又一盆冷水迎面澆來。新官上任不久的他在養殖棚里巡查時,發現一只母豬意外死亡。原來,喂食不當造成母豬疝氣,是導致其死亡的根本原因。這次慘痛經歷讓他認識到科學養豬的重要性。“要干就要干出精彩,要養豬就要當一名優秀的‘豬司令’。”白逢多從勤奮鉆研入手,自費購買了《養殖大全》等書籍,利用周末步行到20余公里外的駐地養殖基地學習養豬技能。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鉆研,白逢多學習掌握了“生態養豬法”等多種創新方法,還引進了高架床等設施用于養豬,使豬崽的成活率大為提升。
“他愛豬甚至超過愛我,對待豬崽比對待自家孩子還操心。”一番略帶調侃意味的話出自白逢多妻子之口,但卻生動詮釋了白逢多對崗位的熱愛。冬天產崽期,白逢多擔心剛出生的豬崽會被凍死,就卷起鋪蓋住進了養豬棚,夜間每隔半小時就要起床“查崗”1次。遇到母豬生產,他會小心翼翼地剪斷臍帶,掏出干布擦干豬崽身上的水,并放到保溫箱里去烘干,儼然一副“接生婆”的模樣。14年來,白逢多先后在養豬棚住過110余個夜晚,接生過千余只小豬。僅2007年年底,基地豬崽出欄470余只,產生經濟利益9萬余元,部隊黨委為他記三等功一次。近年來,基地還引進了雞鴨,白逢多還學起了禽類養殖技術。如今,基地每年的禽類出欄達1000余只,實現了基層營連自給有余。
為母豬當“接生婆”,但妻子臨盆時卻無法陪伴;見證了千余只豬崽的出生,卻沒能見證自己小孩的出生。2008年5月,白逢多妻子的預產期到了,當時正值該部籌備后勤現場會,白逢多一心撲在崗位上,直到5月底把任務完成后才匆匆趕回家。當他到家時,孩子已經出生20余天。
當兵15年,該部后勤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一些同年兵都走上了正營以上崗位,可他仍是普通一兵。要說擔心不好找工作?其實不然。白逢多養殖養出了名,駐地不少養殖基地紛紛慕名而來,提出只出技術不用出錢,便給一定股份的豐厚待遇,都被白逢多婉言拒絕。“奉獻了半輩子,會不會感覺自己虧了?”對此,白逢多調侃說:“養豬、養雞、養鴨,戰友們稱我‘三軍司令’,這個級別可不低!”詼諧之間,透露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采訪結束,記者看到,白逢多又習慣性地走進養殖棚內轉一圈,感覺到“伙計們”冷了,就順手扯了扯電暖燈開關……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 2012-03-06各地“學雷鋒”百態(組圖)
- 2012-03-06福州警方立足崗位學雷鋒 開展主題系列活動
- 2012-03-06榕掀起踐行雷鋒精神熱潮 “雷鋒”身影隨處可見
- 2012-03-06進學校入社區上動車 雷鋒就在身邊(組圖)
- 2012-03-06特種紀念封及郵折將面市 "雷鋒"郵票身價倍增
- 2012-03-06進學校入社區上動車 雷鋒就在身邊(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