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爭創全省文明縣城為載體,著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打造“文明創建品牌”。一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學習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施綱要》為重點,強化對全縣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研究和統籌,探索有效載體,深入開展企業、農村、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深化“祖國好·家鄉美”、“做一個的道德的為”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開展道德模范評選。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二是深化 “四在農家”創建工作。圍繞“富學樂美”,堅持“富”字當頭開展創建。以黔北民居建設為抓手,建設新村莊;以農業產業化建設為重點,發展新產業;以庭院經濟建設為抓手,創造新財富;以精神文明創建為先導,塑造新風貌;以新型農民隊伍建設為根本,培育新農民;以農村生活環境建設為載體,營造新環境;以建立“一機制多內容”的村(居)民自治體系為平臺,突出新管理。全年計劃完成創建點70個,新建黔北民居1200戶。打造遵綏高速、機場快速通道沿線示范點2個以上。三是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奮力推進文明縣城創建,建立健全文明縣城創建機構,出臺實施意見,擬定實施方案,完善考核量化、督查督辦和問責機制,全力推進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四是切實抓好“整臟治亂”和“滿意在貴州”活動。深入開展“整臟治亂”專項行動,加大縣城區“整臟治亂”責任包保和綜合整治力度,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升整治效果、提高群眾滿意率。深入開展“滿意在貴州”主題活動,重點抓好交通、旅游、衛生、商務、金融、通信、政務服務中心等窗口行業職業道德建設,倡導文明言行、踐行文明禮儀,優化公共秩序、公共環境和公共服務,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
四、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依托,抓好文化建設工作,打造“文化建設品牌”。一是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國家、省、市專項資金,加大投入,改善鄉鎮文化站、社區服務站、新建小區、農民新居等場所的文化基礎設施。以實施“農家書屋”、“文化送書下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契機,提高鄉鎮文化站、社區服務站服務水平,加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縣級-鄉鎮-村居三級文化資源信息共享。二是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抓好“四進”(進校園、進村寨、進企業、進社區)、“九有”( 有演出看、有電影看、有電視看、有廣播聽、有農家書屋、有文體活動場地,有文娛活動室,有文化站,有業余演出隊伍)文化工程;全年計劃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2000座,完成15個村調頻應急廣播建設,完成農村“2131”電影放映1300場,啟動電視無線覆蓋工程;挖掘文化資源,啟動《二冉》紀實文學等項目建設,抓好文化下鄉活動,不斷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五、以實現進位爭先為目標,抓好宣傳文化陣地和隊伍建設,打造“宣傳陣地品牌”。一是加強宣傳文化陣地建設管理。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宣傳部關于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和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切實加強對媒體的指導和監管,做到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推動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加強對互聯網、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等新技術手段,新技術平臺的研究、運用和管理,不斷提高運用互聯網、手機、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組織開展凈化網絡環境專項行動,嚴格防范和杜絕網上虛假新聞信息,加強對論壇、博客、新聞跟帖等管理。加強文化時常管理,依法取締、封堵、查處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穢色情出版物。啟動新聞單位內部改革,增強新聞事業發展動力。繼續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創新創意評選活動,強化創新創意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評選獎勵辦法。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管理。加強宣傳系統黨的建設工作,推進“四型”機關創建活動,增強宣傳文化干部的學習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和廉潔意識;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類宣傳文化干部培訓班;選派宣傳文化系統干部上掛下派,進行多渠道多崗位鍛煉,提高綜合素質;解放思想,不拘一格挑選優秀人才充實宣傳文化隊伍,鼓勵大膽創新工作方法和活動形式;深化新聞宣傳戰線“三項學習教育制度”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加強作風建設,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實的宣傳文化干部隊伍。 (曹穎)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