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察·一家合作社的探索之路 黑雞闖市場
編者按:農產品滯銷現象時有發生。如何解賣難?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德化縣戴云生態農業合作社,對此做了生動的詮釋:通過創建電子商務平臺、與東南網購物頻道合作等,去年黑雞銷量比前年多10萬只。
此外,在產品質量上,該合作社不貪眼前利益,嚴控收購時間,嚴控雞的重量,加之黑雞腳環背后的“安全追溯體系”,構筑起對添加劑飼料的“防火墻”;在經營管理上,對養殖戶“績效考核”,年終予以獎勵,拴住了養殖戶的心,破解了“公司+基地+農戶”的具體操作問題。
希望本組報道能提供一些有益借鑒。
26日中午,福州市民黃先生給在老家建陽的父母訂購一只德化黑雞,一個電話就搞定了——撥通德化縣戴云生態農業合作社的電話,告知事先購得的提貨卡的卡號、密碼及配送地址。
電話一掛,合作社工作人員就開始宰殺黑雞,保鮮處理,快遞。27日9時許,黃先生父母便收到這只黑雞。
去年,戴云生態農業合作社在原有銷售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營銷平臺,建立健全電子商務訂貨銷售渠道,全年共銷售黑雞40多萬只,比前年多10萬只。該合作社現有1個原種場(即全縣的黑雞原種場)、2個種雞場、276戶養殖戶,覆蓋全縣13個鄉鎮。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