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還在曾暉春七十歲壽誕時,寫了一篇《霽峰表兄七十壽序》,文中寫道:
????“霽峰先生二兄大人壽登七十。先期兩月則徐承天子命入覲,既奉使粵東。行有日,表姪水曹郎元燮持其兄元炳書,求為序。蓋于是余之別鄉邦九年矣,于役海南愧不能手一卮,以為先生壽。雖征諸表姪之請,且將吮毫濡墨肅頌生平,其曷敢辭?先生生乾隆庚寅,長余十有五歲。憶余幼時每相過從,先生之于余也實以弟畜之。勗勉其學行而切劘其文詞。既余以嘉慶甲子舉于鄉時距先生辛酉釋褐之歲已四寒暑,而先生方奉母賓居,萊衣綷縩,里之深羨而樂道者如出一詞也。辛未余成進士,先生始出就官,以國子監學正改知江西會昌、新建、廬陵諸縣,所至有聲……”
????上文中,卮:盛酒的器皿。勗勉:勉勵。切劘:切磋。釋褐:指進士及第授官,曾暉春是辛酉年進士。萊衣:出處,老萊七十,戲彩娛親。綷縩,衣聲。
????林則徐寫此壽序,正是他被道光皇帝任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的時間。曾暉春也大力支持表弟林則徐的禁煙壯舉,他在臨終前,還留下了《戒洋煙(即鴉片)》的家訓:“煙害更仆難終,宜痛絕之為是。”
????林則徐與郭階三同年又同窗。據郭白陽的《竹間續話》:夫子(指郭階三)嘗曰:“憶少時在林文忠公家從旸谷封翁學,時奮志攻苦,兩人者年相若也。少穆夜間常以一盞燈油并一條太乙燭,燼后上床,翌日昧爽即興,予繼遜他燭一條,或勉強,則詰朝必差半刻方醒。”這段話說明林則徐和郭階三學習都很刻苦。但林則徐精力過人,每天晚上挑燈讀書,一盞燈油燃盡后,另外還要再點一支蠟燭繼續攻讀,蠟燭燃盡后方肯上床休息。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即起床,開始新的一天的學習。而郭階三精力稍遜一籌,如果也像林則徐那樣,晚上用功時間多一根蠟燭燃點時間,次日早晨就要晚半刻才能醒來。
????《舊德述聞》也說:林旸谷先生督部文忠公父也,介平公從問業,先生重其方正,命文忠與訂交,相處甚久。
????林則徐與郭柏蔭的關系也很好。道光八年,郭柏蔭二十一歲時考取舉人,于簪花日迎娶新娘。林則徐特撰“具慶下兼重慶下,大登科接小登科”對聯為賀。上聯“具慶下兼重慶下”,出處在《幼學瓊林》。舊時有一本兒童啟蒙書叫《幼學瓊林》,其中有“具慶下,父母俱存;重慶下,祖父母俱在”,就是說,父母都健在,稱“具慶下”,祖父母健在,稱“重慶下”,郭柏蔭大婚時,祖父母、父母均健在,所以是“具慶下兼重慶下”。下聯“大登科接小登科”,封建社會文人考上進士或舉人,稱“大登科”,結婚當新郎官稱“小登科”。俗話說: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乃人生兩大快事。郭柏蔭少年得志,考取舉人又當上新郎官自然是“大登科接小登科”,雙喜臨門了。
????林則徐與郭階三、郭柏蔭父子來往書信也較多,《林則徐全集》信札卷收錄有林則徐寫給郭階三的信函六封,寫給郭柏蔭的信函七封。林則徐的信札多是公函,寫給親友的信函并不多,郭階三父子獨占十三封,說明林則徐與郭家關系非同一般。
????曾暉春與郭階三兩家關系也很密切。曾暉春五子曾元澄,字亦廬,著有《養拙齋》詩集,郭柏蔭孫郭曾炘為《養拙齋》寫的序文提到:“吾鄉二百余年來,親見五子登科者唯閩縣曾霽峰刺史及吾曾祖介平公。吾祖中丞公(郭柏蔭)兄弟五人皆曾祖母林太夫人出,林太夫人以無女故撫薩氏祖姑為己女,適亦廬曾公即霽峰先生之季子。而吾兩姑又皆適曾氏為亦廬公子婦,親串往還至密。曾炘自幼時即與仲珪、叔吾兩丈同游處,稍長復結文社于公家二梅書屋……”
????文中,季子:小兒子。曾暉春當過江西義寧州知州,故文中稱他為刺史。郭柏蔭官至巡撫、總督,故稱中丞。
????我們從上文可以知道:曾元澄的原配薩氏是郭階三之養女。郭曾炘有兩個姑姑嫁給曾元澄當兒媳婦。郭曾炘這兩個姑姑就是郭柏蔭的三女和四女。郭柏蔭有六個女兒。長雅宜適林登鼇,次年宜(仲年)適鄭景淵,三好宜適曾兆珪,四勉宜適曾兆錕,五嫕宜適林岐鏡,六菊宜適謝崇書。曾兆珪,字仲圭是曾元澄次子。曾兆錕,字叔吾是曾元澄三子。
????曾亦廬之元孫曾克耑著有《曾氏家乘》一書,從《曾氏家乘》查到,曾兆珪曾任廣東巡檢。子四:宗琛、宗泰、宗渭、宗炎。曾兆錕是光緒八年(1882年)優貢,歷任我國駐英國公使館頭等參贊、駐美國紐約總領事、候補道臺。曾兆錕的兒子曾宗鑒(1882-1958),曾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全國經界局總辦,先后出任北洋政府外交次長、駐瑞典兼駐挪威公使。國民政府時任鐵道部常務次長和外交部常務次長。
![]() |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