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茹向輝在家中整理水桶。茹向輝的生活很簡樸:住著月租金80元的小平房,一日三餐經(jīng)常靠方便面解決,家里沒有暖氣,也沒舍得多買一些衣服御寒。談及捐款的目的,茹向輝說:“首先是一種報恩的感情,畢竟從小到大周圍的人給了我家很多幫助。其次,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證明自我價值。2000元錢不多,但對于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來說,卻有可能改變他的命運。” 新華社記者 范敏達 攝
善舉帶動旁人 愛心感動網(wǎng)絡
和許多幾萬、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捐款相比,茹向輝3年2400元的捐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份“小錢大愛”的“草根慈善”卻感動了很多網(wǎng)民和身邊人,許多人在聽聞茹向輝的事跡后紛紛行動起來,將愛心的接力棒傳遞開來。
田洪斌介紹說,臨汾的一位政府機關干部聽說了茹向輝的事后,主動找上門來,要求以茹向輝的名義,解決一名大學生4年的所有費用;兩位銀行職員也開始資助貧困學生的求學;一個老板也要求匿名幫助兩個大學生……
茹向輝事跡經(jīng)由網(wǎng)友上網(wǎng)后,許多網(wǎng)民深受感動,紛紛在網(wǎng)絡上表達感動和敬意。網(wǎng)友“情人節(jié)VS七夕節(jié)”說:“2000多元的捐款雖然顯得很寒酸,但是分量卻更重,因為它讓我們看到其實只要有愛心,小人物也能做慈善!”網(wǎng)友“morelove1988”說:“慈心并沒有大小,只要去做,這并不是一個缺乏愛和慈善的社會!向送水工學習!”
有的網(wǎng)友則在感動之余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網(wǎng)民“悠悠向明月”說:“真的感到很慚愧,平時一兩毛錢掉在地上都懶得撿,覺得反正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總覺得做慈善是有錢人的事,原來只要有愛心,我們這些小人物也可以將慈善進行到底。”
作為慈善工作人員,田洪斌見慣了種種愛心善舉,但他坦言茹向輝讓他特別感動。“和許多年輕人一樣,茹向輝也懷揣著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他把送水當作自己事業(yè)的起點,但與大多數(shù)年輕人不一樣的是,他在創(chuàng)業(yè)的同時也選擇了傳遞自己的愛心,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夠拿出微薄的收入做慈善,讓我們深深覺得慈善不分大小,不論貧富,作為慈善工作者,我們會把慈善工作做得更好。”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