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
問:請問國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有什么具體舉措?
朱之鑫:具體舉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要特別關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重點完善中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根據《規劃綱要》確定的基本文化權益,國家將組織實施一批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重點完善中西部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包括: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力爭在“十二五”末基本實現農村地區廣播電視戶戶通;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現每個行政村每月放一場數字電影、每學期農村中小學生觀看兩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目標;農家書屋工程,2012年力爭實現行政村的全覆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建設,國家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革命老區無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或設施嚴重不足的地市,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積極推動免費開放,并把進城務工人員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和出版物的譯制能力建設。
第二,要著力提高供給能力,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主要措施包括: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免費開放,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更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組織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為便捷地享受更為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積極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繼續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等。
文化部將切實做好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工作
問:近一時期,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和進一步的期待。請問文化部有怎樣的安排?
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最早是從博物館免費開放開始的,至今已有1804個公共博物館實現了向社會免費開放。從2008年到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用于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專項資金已達82億元。
2011年1月,文化部、財政部下發了《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的意見》,并全面部署免費開放工作。2011年,中央財政用于撥付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約為18.23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3月至10月,全國各級文化館免費開放服務人次514.45萬,比2010年全年增長19.7%,各級公共圖書館到館人次4.27億,比2010年全年增長30%。
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文化部將切實把這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將免費開放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納入文化建設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預算。加強對免費開放的制度設計研究,科學制定免費開放工作方案,保證免費開放工作科學有序地開展。
二是通過推進免費開放工作,進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機制改革,逐步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是認真總結各地創造的經驗,樹立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典型。
四是在推進博物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推進文化宮、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政策和措施。
我國將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問:請問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有什么考慮?
勵小捷: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在工作層面上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體分為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兩個部分。
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十一五”時期,國家文物保護投入大幅增長,僅中央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就達140.2億元,是“十五”期間近10倍。
“十二五”時期,我們將圍繞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提出的“到2015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保護文化遺產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這個目標,基本建成我國文物保護理論體系、法律體系、管理體系、安全體系、博物館體系、公共服務體系、人才隊伍體系、科技創新體系、社會參與體系、傳播體系等。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一五”期間,我國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國國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2011年,國家制定出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標志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入了全面依法保護的新階段。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要措施有: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和傳承人保護工作;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播和保護工程;啟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試點建設工程等。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