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視線:海峽旅游,“穿新衣”走出去
品牌影響力依賴營銷手法創新
對于旅游業界來說,酒香亦怕巷子深。好的旅游產品,要用好的營銷手法,才能打出名氣。剛從紐約旅游回來的福州游客林靜告訴記者:“在豎立著世界知名品牌標志的紐約時報廣場,能看到福建的山水風光,我深感自豪!尤其是我身邊的一些歐洲游客為此駐足、商量著要來玩的時候,我恨不得立刻就毛遂自薦當一回導游?!?/p>
這無疑是對海峽旅游品牌“換新衣”走出去新態勢的認可。以往,我省旅游業界習慣于在國內大城市集中力量宣傳已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如今,這種營銷手法幾乎被全面顛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文化、多元營銷。
去年,我省出臺《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各地結合中華文化游主題,加大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挖掘和包裝了朱子文化、茶文化、海上絲綢文化、媽祖文化等文化旅游產品。旅游部門、旅游景區和旅行社聯手開發、設計出多樣的專題旅游產品和線路,通過全媒體宣傳、境內外展示、動車沿線客源市場走訪、推廣自駕游等進行營銷,想方設法突出參與性,邀游客進門體驗、請游客出主意提建議,深受游客稱贊。
今年春節期間,福建土樓旅游區、泰寧旅游區、福州三坊七巷、沙縣小吃文化城等讓省外游客津津樂道。來自北京一個旅游團的團友們告訴記者,此次福建之旅,感觸最大的就是多元文化交融,“這里民間戲曲、民間工藝種類繁多、特色鮮明,讓我們覺得福建旅游很有活力?!泵磕甓蓟馗V萏接H的臺灣學生劉東辰則坦言,往年回來只愿在家待著,這兩年回來,熱衷于省內游,“因為以前只知道武夷山和廈門,現在發現太姥山、土樓、少林寺都非常好玩。”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