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一事,引發了市政協委員們的熱烈討論,也引起了京城百姓的極大關心。一想到這條貫穿京城南北的大街,即將要通過種種治理、改造措施,恢復舊時的風貌了,很多老北京便不免感慨起來。雖然這件事目前僅是剛剛啟動,但畢竟事關老北京的建筑格局和風貌遺存。
我在北京土生土長,算來也是老北京了。對于中軸線申遺的意義,很多專家都已有論述,此刻無須饒舌;一句老話“前門西四鼓樓前”,中軸線上就占了倆,其恢復重建的意義和重要性便已無需多說。
在這條近年來屢屢被房地產商譽為“龍脈”的南北通衢上,有多少傳說故事流傳已不便細考,就是依附在道路兩側的大小胡同,又有哪一個不是飽經滄桑呢?且不說因為緊鄰后海商圈而早已變成旅游一景的煙袋斜街,就是再深、遠一點的鴉兒胡同,帽兒胡同,其實也都是老北京歷史的見證。
無論是春秋冬夏,也無論是清晨或黃昏,當你站在景山最高的亭子萬壽亭上,京城勝景便盡收眼底。我相信很多老北京都有過不止一次類似的心潮澎湃。由此,我更相信,北京中軸線恢復舊貌乃至申遺一事,實在是令京城子民額手稱慶的一大好事。
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當年和姐姐、哥哥及鄰居的幾個半大小子、姑娘們,一起在冬日的午后,在景山萬壽亭,嘬著凍柿子俯瞰京城的情形:南邊是金碧輝煌、黃燦燦的一片;北邊則是層層疊疊百姓的民居和后門橋、鐘鼓樓;間或,一縷鴿哨從空中劃過,余音裊裊。
一個城市的文化遺產,是這個城市的魂魄所在,也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有所依托的精神家園。如果說申遺是個系統工程且尚需時日,那么,對古城現有風貌遺存的保護卻是刻不容緩。這正如一位專家所說:在中軸線申遺中,結果重要,過程也非常重要。在某種意義上,如果通過中軸線申遺改造一事,能引起京城所有各方包括百姓對保護古城的重視,那么這個事兒的意義便遠遠大于申遺,且是所有北京人的造化。
想來已有多年未爬景山了。我真想找個好天去上一回,興許機緣巧合,觀賞西山晴雪。(劉乃康)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