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車少導致校車超載嚴重(資料圖)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1月4日訊(記者 本報兩會報道組)校車安全牽動著每位家長的神經,也是許多政協委員關心的問題。
記者昨日從泉州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提案組了解到,目前已經有三位政協委員向大會遞交的提案與泉州校車安全問題有關。
其中,泉州市政協委員陳琴英建議,加大政府在校車方面的投入并設立專項基金,統一采購或選擇有資質的出租車公司承包,或對購買校車的學校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這與本報去年12月28日A6版提出的“市場化運作能否破解校車困局”觀點類似。
陳琴英:
治標:加大投入設專項基金
治本:多建公辦園覆蓋城鄉
陳琴英在泉州師院繼續教育學院干訓中心工作,由于工作的關系,她很早就開始關注校車安全的問題。
她在提案中指出,近幾年隨著農村中小學的調整撤并,大量學生向城鎮集聚,造成中小學生上學路遠的矛盾凸現,大量良莠不齊校車應運而生,校車安全隱患較大。目前泉州普通中學(高中和初中)、小學、幼兒園在校學生人數依次分別是377534、568280、300437,幼兒園占較大一部分,其中民辦幼兒園又占2/3,而民辦幼兒園又是泉州目前需要校車的最大主體。
為破解校車困局,她提出六方面建議。
首先是人的因素,地方相關部門應配套出臺校車司駕人員職業標準,制定崗位職責、工作要求。
另外,她認為,破解校車困局,必須加大政府在校車方面的投入并設立專項基金,統一采購或選擇有資質的出租車公司進行承包或對購買校車的學校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采取公司化運作、政府補貼、學生(家長)有償使用等校車經營管理模式,特別是建立面向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客運網絡,推行學生周末班車,研究制定扶持農村學生交通服務的政策和辦法。
陳琴英還指出,政府應制訂相應的“校車優先”規定及實施細則,統一校車“標志”,以便在行駛中的“識別”,以提高校車的“待遇”,確保在交通高峰期,校車享有優先通行權。
陳琴英認為,根本的辦法還應該是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建立覆蓋城鄉、合理布局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她認為,如果老百姓能就近入學,享受優質的公辦幼兒園教育資源,誰還會舍近求遠?這才是破解當前幼兒校車接送安全難題的根本出路。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