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廣西:
“懂經濟的軍事家”
194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決定張云逸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并擔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兼省政府主席。在主政廣西期間,張云逸被輿論稱為“懂經濟的軍事家”。
“廣西屬于最后解放的區(qū)域之一,經濟比較落后,我父親對廣西的經濟發(fā)展做了一些工作。”張光東說。
當時的廣西窮徒四壁,工業(yè)基礎差不多等于零,連最基本的蠟燭、釘子都不能生產。于是,初到廣西的張云逸寫信給陳毅和饒漱石 ,從上海把一批工業(yè)和企業(yè)搬遷到了廣西,技術、設備、人員、管理整體“連根拔起”。
“父親的思路是很快把工業(yè)基礎打起來,不是白手起家、一步一步的發(fā)展,他認為把企業(yè)整體搬遷過來后,配套的東西都會過來。于是,一大批上海人也這樣在廣西安家了。”張光東說,至今每年春節(jié),總有一批廣西人到上海過年。這些人就是曾經從上海舉家搬遷到廣西的,參與新中國廣西建設的“廣西上海人”。
對廣西來說,張云逸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拿到出海口。
張光東說,“比較一下解放前的中國省區(qū)版圖和現(xiàn)在的地圖,很明顯看到:解放前的廣西一公里海岸線都沒有,就是一個內陸省區(qū)。解放后,父親向葉劍英元帥從廣東要了一塊海,也就是北部灣區(qū)域。”
當時的廣西從廣東省要來了從北海到東興的地帶,作為廣西的海岸線。如今,作為和東盟合作的紐帶,海岸線所在的北部灣經濟圈。張云逸留給廣西的這片海,為廣西的經濟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父親辦的很多事情,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張光東說,現(xiàn)在,中國很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的基礎設施都已拆除或重修。但是在廣西,張云逸主持修建的廣西機場還在使用。“他當初說,修這個機場就要眼光遠一點的,不僅要有,還要是國際大機場,要面向世界。”(中國經濟周刊)
(本文部分史實參考《張云逸軍事文選》、《張云逸大將》等史料著作)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