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逸:在抗日根據地首倡股份制
兒子張光東講述父親平生
有人說,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十位大將中,張云逸屬于“三高”:高齡,授銜時已63歲;高薪,是唯一拿著元帥級別工資的大將;高資歷,參加過同盟會,1926年加入共產黨時已是國民革命軍的少將參謀長。
也有人將張云逸評價為“福將”:戎馬一生,但從未受過傷。
今年1月29日,在北京西四的一個普通四合院,記者見到了張云逸之子——張光東少將。張光東1946年生,曾任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
在兒子張光東眼里,父親又是怎樣的風云人物?
血戰淮南:
新四軍 的“百戰將軍”
1937年10月,全面抗戰打響后的第三個月,國共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時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的張云逸,接到了中央的指示:邀請葉挺 擔任新四軍軍長。
“考慮到新四軍的軍長必須是由國共兩黨都能接受的人來當,人選一直懸而未決。”張光東說,“父親在北伐戰爭中曾與葉挺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便主動去找葉挺,邀其復出參加抗戰。”
張云逸化裝成闊商,到澳門找到了葉挺。
葉挺自從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到潮汕,在三河壩地區遇挫后,就離開部隊,避居澳門,一住就是10年,但仍一直關注時局發展。張云逸向葉挺詳細介紹了為抗日國共兩黨合作,中共中央實行戰略轉變的情況,并詢問葉挺是否有意擔任新四軍軍長。“葉挺同意父親的建議,馬上束裝就道,奔赴上海,與周恩來同志會見,還去會見了蔣介石 ,從此結束了他 10年幽居的歷史”。
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掛牌,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云逸任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
軍部成立后,張云逸要到福建向紅軍游擊隊傳達黨中央關于南方游擊區域保存革命戰略支點及部隊改編后堅持共產黨領導等指示,又要與國民黨福建當局談判解決福建各地游擊隊改編北上集中的問題,還要在福州設立新四軍辦事處,并須親率游擊隊到達皖南。為了組建新四軍,張云逸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在1945年10月,新四軍軍部發表建軍8年來的戰績公報顯示,8年中,新四軍在江淮河漢之間的8個戰略地區抗擊日軍13個師團、偽軍23萬人,總計大小戰斗近3萬次,斃、傷、俘日偽軍429636人。其中張云逸參與指揮了許多關鍵的戰斗,被稱為“百戰將軍”。
“我父親主持新四軍的那段時期,后來被評價為新四軍發展最快,執行黨中央決定最好的一段時期。”張光東說。
新四軍時期,陳毅元帥和張云逸一直是搭檔。他評價張云逸說:“云逸既是一個好主角,也是一個好配角。當主角時能集思廣益,從善如流;當配角時則主動配合,精誠合作。”
1941年,皖南事變后,張云逸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第2師軍政委員會書記。在此期間,他大力號召和組織軍隊發展生產。雖然他職務高、年齡大,身體有多種疾病,但是拾石、開荒、撿糞,無不身先士卒,令淮南軍區生產的糧菜不僅可以自足,還支援了其他根據地。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