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松總統到底去哪了?” 巴爾克利厲聲逼問。
“我不可能告訴你!”巡警回答到。
巴爾克利扳起扳機,用槍口頂住巡警的小腹,大聲呵斥道:“該死的,你不能說?現在可以說了吧!”
巡警渾身顫抖不已,脫口說出奎松總統已經前往距此25英里處一個名叫拜司(Bais)的沿海小村莊。巴爾克利和其他人迅速回到船上,馳奔拜司而去。一到目的地,安東尼·阿克司奉命沿海岸線巡邏,而巴爾克利則上岸去搜尋那位躲藏起來的菲律賓總統。
巴爾克利一行人上岸后遇到當地的一個居民,他說奎松總統住在島內幾英里處的一所房子里。這個船長于是就“借了”兩輛破舊的汽車,和索里阿諾一起在夜色中呼嘯而去。當他們來到一座位于山邊的“尼帕屋”(nipa hut;用棕櫚葉蓋頂的棚屋)時,索里阿諾大聲呼喊奎松的名字。2分鐘過去了,屋內沒有一點動靜。這位向導又叫了起來,不一會兒,屋內亮起了燈光,隨即總統穿著睡衣站到了門口——顯得那么的單薄和孤獨。
巴爾克利和索里阿諾進入了屋內。長期被肺結核折磨的奎松不時地咳嗽著,他惶恐不安,手一直顫抖著。令奎松緊張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初次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看到的巴爾克利——這個海軍官員就像是個海盜:他沒有穿制服(在戰爭發生的第一天,他的軍營就遭到轟炸,所有的衣服也就隨之丟失了);他的鞋沾滿了泥塊;臉上的胡子濃密而雜亂;他那長長的頭發則用一塊頭巾扎在頭上——他的外表看起來相當恐怖(巴爾克利的剃須刀和其他生活用品也在轟炸中被毀了)。除了那么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巴爾克利還手握一把沖鋒槍,兩臀各挎一把手槍,腰間別著一把樣子古怪的戰刀。
約翰·巴爾克利沒有把時間耗費在閑聊上。為躲避日軍的飛機和戰艦,他必須在天亮之前帶著奎松和他的家人以及一大群隨從穿越100英里的開闊海域?,F在已經是凌晨2:30了,他感到時間緊迫,不容耽誤。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