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志愿活動,對于志愿者都是難忘的記憶,照顧過的老人,看望過的孩子,都會成為他們?nèi)蘸蟮臓磕睢?/font>
傷感:
照顧很久的老人在今年離世
小歐不常笑,也許是因為要操心的事情真的有點多,目前他們固定掛鉤的老人有三個,常常還有社區(qū)陸陸續(xù)續(xù)打電話來問“還掛不掛鉤新的老人?”,但熱心腸的小歐卻無奈地說“想掛鉤,但一時也不敢再掛鉤,一來是經(jīng)費的問題,老人多有慢性病的,如果是小病,志愿者里有醫(yī)生和護士的,便上門來看看;大病了,都是我們志愿者AA制掏醫(yī)藥費,說實話,現(xiàn)在也只能暫時維持現(xiàn)有的三個;另一個問題就是,照顧老人久了,都是有感情的,看他們得了大病痛苦或離世,真的很傷心。”
大約兩個月前,小歐和他的志愿者小分隊隊友們長期結對的一位住在西郊的老人離世了,志愿者們打電話聯(lián)系老人在外的兒子,兒子卻并沒有回來,最后只好由社區(qū)和小歐他們出面為老人家操辦了后事。
“跟老人相處久了,他們也很依賴我們,我們也對他們有感情,不要說離世的,有的老人離開泉州,比如之前媒體報道過的,住在北峰糖廠的夏阿婆,她是上海人早年隨做技術員的丈夫來到糖廠,后來丈夫過世了,子女長大離家謀生,她就獨自一人生活,我們也照顧她很長時間,之后她回了上海,我們志愿者聚會時還常常會惦記她,不知道她在上海過得好不好。每一個照顧過的老人,都會讓我們很惦記。”
堅定:
明年做更多志愿活動
2008年,小歐他們志愿小分隊去了一次泉港的清源庵,看到住持黑瘦清癯的樣子和她精心照顧的十幾個孤殘兒童,就連小歐他們這樣“久經(jīng)沙場”的志愿者都覺得“很不容易,而且寺廟的生活真的很清苦,吃得也不好,孩子大人的營養(yǎng)都不夠”,那一次,小歐他們帶去一個蛋糕,這讓清源庵的孩子欣喜不已,不僅圍著蛋糕又是笑又是跳,還為他們“放了鞭炮”,圍著他們一直問:“你們真好,你們什么時候再來啊?”樸實清苦又富愛心的住持和天真活潑的孩子們都給小歐和隊員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一直以來,他們都在談論,等力量壯大了“最好能定期去清源庵看看”。
小歐說,一直沒有固定場所幾經(jīng)搬遷的豐澤福利院近期又要搬去高鐵站附近的燎原村了,“地點定了,我們明年也決定克服交通的困難常去看看,那里的孩子聰明可愛,很讓人掛念。”
現(xiàn)在,小歐做志愿活動已經(jīng)是“全家總動員”,不僅妻子理解他,支持他,常跟著他一起參加志愿活動,就連小小年紀的女兒“算算服務時間,也是個老志愿者了,而且她真的挺有愛心,平時給她買水的錢,常常被她塞給學校門口的乞討者,問她為什么,她說‘門口那個(乞討的)爺爺很可憐。”
可以想見,2012年里的每一天,小歐還是會日復一日地挎上他的綠郵包飛馳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里,一如既往地傳遞著那些關于愛的信件,關于溫暖的郵包。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匯入到他身后的隊伍當中,當風吹起他們的衣角,當陽光灑在這城市的街道,我們就會看到更多播撒著愛的“信鴿”和搏動著的“綠色之心”。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