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針一草一顆心
???? 村醫鄭金達服務的田墘村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的大嶝島上,與金門島僅一水之隔。當初,海島缺醫少藥,交通十分不便。上個世紀70年代初,當黨的“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春風吹進海島時,只有初中文化的鄭金達被選送到農村赤腳醫生培訓班學習。從此,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工作,并決心把“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作為人生的宗旨。他憑著一根針、一把草和一顆火熱的心,在一間只有40平方米的簡易平房里辦起了大嶝鎮田墘村合作醫療站,不計酬勞地為村里群眾的衛生保健工作奔波忙碌。
???? 老鄭手中有很多民間驗方、偏方,而針灸正是他最拿手的技術,這些傳統治病方法不僅治好了許多村民的疾患,還為他們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老鄭說:“一根針、一把草是赤腳醫生的特技,農村基層的醫療事業,就是要從農民的實際情況出發,多為群眾著想。”他采用針灸等辦法,除去了近50名面癱病人的苦楚;用一把青草藥,治愈了許多皮膚病患者。
???? 鄭金達不僅認真為村民看病,而且還積極開展疾病防控工作。為了改善生活飲用水質量,他主動向村領導提出“水改”建議。在得到衛生防疫部門的大力支持之后,他帶領群眾對全村30多口水井進行了水井欄加高、污水溝隔離,排除井邊的污染源,使全村飲用水的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海島曾一度流行著“乙肝”傳染病,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乙肝”對生命健康的危害。在當地衛生院和駐軍衛生隊的支持下,鄭金達和村醫療站其他村醫一起對全村村民進行“乙肝”普查,并用爭取來的疫苗對健康的人群進行預防注射。
???? “非典”肆虐期間,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紛紛返鄉,鄭金達便不顧危險,面對面地對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做好疫情防范。村衛生所也因此連續兩年分別被評為廈門市、同安區農村防疫保健先進單位,鄭金達也受到了表彰。
????1990年以前,海島醫療條件十分簡陋,交通也十分不便,遇上急病患者或疑難重病者,他都要陪同病人及其家屬渡海到縣、市醫療機構就診。1982年的一個冬天,村民鄭名守半夜腹痛難忍,鄭金達診斷其為急性胃穿孔,建議家屬立即送病人到縣醫院就診。可是寒風刺骨,海水退潮無船可渡,鄭金達便叫來幫手,毅然地抬著病人,走了一公里的沒膝灘涂,再用小船渡海,然后用擔架抬上大陸,使病人得到了及時的治療。類似的情形,數不勝數。老鄭認為這么做能更好地護理病人,使患者和家屬放心,自己累點苦點算不了什么。
????扶貧助困菩薩心
???? 為了讓村民看得起病,老鄭的出診費比普通衛生院少三分之一,遇到貧困病人,他就貼錢貼藥,讓病人先治好病。為外島的病人看病,退了潮沒船過海,他常常赤腳趟過半腿深的灘涂,出診一趟要在灘涂地里趟4個小時……而這些又苦又累的工作還往往是免費的。他的賬目中,現在還有病人欠的醫藥費3萬多元,有的還是20多年前欠的舊賬。
????老鄭時時為別人著想,處處助困解難,可他自己卻過著清貧的日子,并且還欠著5萬多元的債務。為了方便病人,他直接住進了衛生所樓上的值班室。
???? 如今,63歲的鄭金達身子骨已大不如前了,現在出診回來,他也需要孫女捶捶背了。但老鄭不服老,他依然跟從前一樣在村里村外忙忙碌碌,不曾停歇過。就在我們要結束采訪時,老鄭告訴我們一個心愿,他說:“我這個干了一輩子的海島村醫還要多干幾年,多為鄉親們看病。”
????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