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議”靈
5.8公里的路修了兩年,比蝸牛爬得還慢。可是,假如沒有“一事一議”,廣大農村,尤其是西部偏僻的農村,什么年月才能著手改變面貌啊
“原來的村子里還有人嗎?”
“退耕還林了,可能有猩猩!”哄堂大笑。
組織關心,莫文珍當上鎮干部,2009年退休,村支書也讓給了年輕人。莫文珍對尚興村新的領導班子作了三條“政治交代”:一、按政策和法律辦事,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工作;二、永遠記住,當初接納尚興村的7個村,是恩人、是“外婆”,每年芒果熟了,請人家吃頓飯;三、一定依靠科技發展生產。
顯然,群眾離不開這個“主心骨”。莫文珍退下來后,組織村民成立了“十月香芒果專業合作社”,現在有90戶入社。縣里出培訓費,合作社統一培訓、搞銷售,邀請廣西大學的芒果專家作顧問。銷售是個大問題,去年芒果兩塊五一斤,今年海南芒果上市晚,和廣西、攀枝花的芒果擠到一堆了,只賣5毛錢一斤。市場波動太大。莫文珍說,必須在政府幫助下,好好研究品牌問題。
25年,移了一座山。尚興村和大多數村莊站到一個起跑線上。眼下,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打響新一輪扶貧戰役。尚興村最想干什么?最盼政府幫什么?“‘一事一議’特別好,希望加大力度。”村支書覃華春開了腔,他一直坐在邊上笑嘻嘻地聽老莫講。
“你們都‘議’出了什么道道?”
村道。“村村通”只把路修到行政村,村里頭的、自然村之間的路,還得靠自己。尚興村的10個屯子,有5個屯子一直沒有公路。有了“一事一議”政策,村民每人出15元,政府補77.5元,資金有限,每年修兩三個屯,去年,5個屯子全通了水泥路,一共5.8公里。弄蕉屯還利用“一事一議”,在芒果園里修了1.2公里的機耕路。修完路,政府還把村民上繳的錢獎勵返還。村民只出工,水泥路就通到家門口。
這樣的好事大伙越干越想干。這幾年,西南大旱,芒果戶最著急。村民們又琢磨建集雨水柜。目前,弄蕉屯“一事一議”建起了24個地頭水柜。其它的屯子還沒開始。
5.8公里的路修了兩年,比蝸牛爬得還慢。一事一議,好比螞蟻啃骨頭。可是,假如沒有這項政策,廣大農村,尤其是西部偏僻的農村,什么年月才能著手改變面貌啊。尚興村的脫貧路就是爬出來的,莫文珍“移山”就是啃出來的。在自然條件惡劣的西部地區,不吭不響、永遠向前的“蝸牛精神”,不正是戰勝貧困的希望嗎?
如今,莫文珍安靜、知足地享受著天倫之樂,也會習慣性地隨時放下筷子同大伙商議“公事”。可能,在許多人眼里,他并沒干出宏圖大業,他頭上的光環也將逐漸褪去。然而,幾百年后,尚興村的子孫們講古的時候,都會記得有個“莫文珍‘移山’”的故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