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明創建〕
?
?泰寧縣發揮文化協管員作用 推動農村文化發展
?
近年來,泰寧縣不斷加強村級文化協管員隊伍建設,先后組建了農民樂隊、業余梅林戲劇團、儺舞隊、橋燈隊、快板隊、舞龍隊、花轎隊、腰鼓隊等10多個農民文藝團體,在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培育農村文明新風、普及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發揮文化活動“組織者”作用,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村級文化協管員都是文藝能手,能歌會唱,他們發揮自身文藝特長,積極組建業余文化演藝隊伍,充分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形式各樣的文化活動,豐富農村生活,提升農民幸福感。文化協管員還結合傳統重大紀念日、重大活動,踴躍參與全縣組織的廣場文化、文化旅游節等活動,為泰寧縣群眾文化生活增添風采。近年來,文化協管員組織鄉村文藝隊伍以文藝調演、匯演和民俗踩街等為載體,經常巡回全縣各鄉、村演出,基本實現每個行政村每年組織2-3次群眾文化活動。今年國慶節前,泰寧縣還舉行了全縣村級文化協管員綜合知識與技能大賽。新橋鄉還組織大源儺舞隊多次登上央視文藝舞臺,為泰寧爭光。
2.發揮文明創建“帶領者”作用,培育農村文明新風。文化協管員積極協助開展“文明新風六進農家”、 “美德在農家”、“十佳文明標兵戶”、“評五好文明家庭”以及“家園清潔行動”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效促進文明鄉風的形成。在文化協管員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培育了“四條示范路帶”沿線村、“四大特色文化村”等精品鄉村,打造了一批建筑美觀、環境整潔、村風文明的旅游村、生態村、文化村和民俗村。其中,梅口鄉水際村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新橋鄉大源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音山、水際村獲全國環境優美鄉村和全國生態村稱號。
3.發揮先進文化“傳播者”作用,推進理論政策普及。村級文化協管員主動運用本村文化設施及文藝手段,廣泛開展群眾讀書活動,宣傳黨的政治理論、路線方針和重要政策,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經濟致富信息和先進生活理念,推動農民學習先進文化,掌握惠農政策,增強致富能力。比如,梅口鄉水際村文化協管員黃宜祿將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編進快板書,有效引導農民群眾學習政策。文化協管員積極向農戶派發由縣委宣傳部每月編印的《入戶宣傳單》,在派發過程中,認真做好政策解讀、理論宣講工作,強化了宣傳效果。
4.發揮文化產業“轉換者”作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泰寧縣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泰寧縣充分調動文化協管員的積極性,注重挖掘、保護和開發農村文化資源,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文藝演出等文化產業,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新橋鄉大源村組建儺舞隊后,以儺舞隊為主體興辦的文化項目達幾十項,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維修了古建筑。朱口鎮業余梅林戲劇團,每年農閑時在本縣及周邊縣廣大農村演出60多場,帶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 (泰寧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