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引發家長老師反思 教育孩子打還是不打?
嘉賓議事
可以打,但要打得明明白白
程方平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我覺得在這個現實當中,沒有哪一種更好,哪一種更不好。教育孩子根據家庭的情況和社會風氣,只要用得恰當都會得到好的效果。
美國的家庭也跟孩子發生沖突,只不過他們的法律對孩子有更多的關注,對孩子打得比較少,對孩子比較尊重。但國外的體罰也是存在的。不同的民族也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教育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文化來判斷和選擇。不能簡單地說是要棍棒教育,或激勵教育,還是賞識教育。
就是賞識教育也會有缺點,比如說很多人學習一直很優秀,但到了研究生的時候卻選擇跳樓,這是他們平常受挫折太少了,心理承受能力差,這些就需要家長很好地去引導他們。孩子在小時候有挫折沒有關系,也可以有體罰。但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尊重孩子,要跟孩子溝通,讓他們明白自己為什么被體罰了,體罰之前要說清楚理由。
其實上不上北大,這不是成功的標志,上北大也有跳樓的,也有犯罪的。上北大只能說這孩子將有用的知識學得不錯,但能力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不能說有家長打出北大孩子,其他家長就簡單地去效仿。這些都是誤導。
現實中,各家有變化,每個孩子都自己的情況,家庭、環境、性格、性別,都是變量。不能簡單效仿、簡單地分析。隔壁能體罰,你的孩子不一定適應體罰。別的孩子能夠賞識,你的孩子不一定適應賞識。美國教育也有缺點,中國的教育也有優點。有的孩子可能適應美國教育,有些只能用中國的。
對于“狼爸”的教育模式,評價者不能簡單說這是奴性的,奴性在有些方面可以成功,也有失敗,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對教育也是不公平的。
家長教育孩子,就要充分了解孩子,給他空間,多跟孩子溝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成才。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