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引發家長老師反思 教育孩子打還是不打?
僅7%認為被打得“有理有據”
雖然大部分受訪市民不贊成“狼爸”的打法,但在受訪市民中,有92%的受訪市民表示記憶中在小時候曾被家長打過。同時,在曾被家長打過的受訪市民中,只有7%的受訪者認為被家長打得 “有理有據”,其余的受訪者則表示,雖然在挨打時,也明白家長打得有道理,但家長在打的時候、打的輕重程度等,主要還是依據家長的心情來定,并沒有“家規”對什么時候該打、打多少下等做出規定。
“我有仔細看了一些關于‘狼爸’的新聞,至少他是和孩子‘明文規定’在先,制定了一系列家規,犯了錯誤之后該怎么打,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且是以不危害孩子的健康為基礎的,只打手和小腿,身體其他部位不打,他的打法還是有可以借鑒的地方的。”市民肖先生認為,他認同個別專家對“狼爸”的觀點,在“狼爸”與孩子們之間是有契約的,“狼爸”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讓孩子明白“言必信,行必果”。
“狼爸”引發家長老師反思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狼爸”的走紅,也讓一些80后、70后的年輕父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一些已經為人父母的80后。
“我小時候父母對我的管教也挺嚴格的,爸爸媽媽都有打我,用的也是藤條,雖然被打的時候心情很難過,但不能否認的是,打還是起到了效果,至少同樣的錯誤不敢再犯了。”市民王小姐現在在廈門一所小學任教,孩子已經2歲的她認為,雖然她也不贊同對孩子實行體罰,但“狼爸”的一些觀點,還是引發了她的思考:“在我們的應試教育體制之下,過于‘寬松’的教育,真的合適嗎?”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